【投书】赖圣芬/是行善?还是作秀!

作者赖圣芬莳缘

作家刘墉说过:『关怀,使你的世界变大,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少就不做。即使捐个五元、十元都是很大的。即便只是分享给路边乞丐,放钱的时候也不应叮咚作响,而是要蹲下来,这才是平等,千万不可有施舍的想法。』

华人社会受传统『官本位观念影响,一个工作要是没有『名位』加持,地位似乎就差一点;商家若少了传媒行销,好像就丧失竞争力的感觉!所以企业赞助的社福单位,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基金会互助社、家扶中心、中途之家不一而足;妙的是连私人公司、小小店舖都要轧上一脚,打的是行善不落人后的名号,但当真正接触后,发现有很多人出钱出力的背后,只是要博得媒体版面,还不如说他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打响知名度罢了!

有一次镇上一个卖蔬食店家,带来一盒奶酪辅导室,说是他自己研发的新产品,要给老师试吃,然后他要为『弱势学生』补充营养,为期一周,每天给每位弱势学生一个,到时再请辅导室代为转发给学生,其中一天,他会通知学校,找学生们来与他们合照。虽说他已经过校长同意,但是我不在乎当个坏人,我也不在乎主管对我有意见,我婉拒了店家的请求!

理由是:一、弱势学生如何认定?而领有低收入证明学童,我也不能保证家长愿意曝光?二、店家提不出相关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明?而我也不知道每位学生都适合吃奶制品食物吗?三、我用甚么理由,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只给少数学生食物?四、我甚么时间点发给学生呢?学生若没有当场吃掉,奶制品出问题谁负责?五、这样的举动,将造成学生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穷,才有这东西可以吃。六、为什么要和店家人员合照,这值得留念吗?只因为我穷过?七、吃了这5个奶酪后,身体就真的变强壮了吗?八、我提出变通办法,请他制作兑换券,我可以代为转发给学生,再委请级任个别在这些学生的联络簿上,说明店家的美意,由家长决定是否到店领取。

他不能接受这样的方式,也坚持要和学生拍照,于是我坚定地否决了他这次的造访。

店家的不悦,让校长觉得难堪;校长再次拿那一盒试吃的奶酪到辅导室来,我的拒绝,让校长觉得生气。二天后,果然在地方报上,看到这家店的老板员工拉着大大的红布条,写着他们的善举,前排站着他校的校长、主任和吃了人家奶酪的学生!

记得读到社会企业概念时,有一个感人故事毕业于哈佛大学施拉姆,他推动了一项『飞行人计划』,协助低收入户家庭孩子上大学。概念主轴是『穷人家的孩子不是不会念书,而是没有机会被教导』,所以他采取的不是济贫策略,而是教这些孩子作文

他以哈佛新生必修的写作理论课为基础,教导这群孩子,写出容易被各大学青睐的申请信,结果从1996年到2007年间,美国已经有数万名低收入户学生,因为这样的协助得以申请到大学,甚至是获得全额奖学金

这正符合我们常说的救急不救穷;或者是给他钓竿,不如教他钓鱼技巧。企业要推动任何帮助弱势的计划非常简单,端看您的初衷是行善?还是作秀

●作者莳缘,本名赖圣芬,彰化县国小退休主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