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圣芬/领了补助款 却不见得是真正的穷苦人
社会公平正义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制度被认为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存在基础为:落实与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同时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秉此原则,法令与政策便针对某些特定对象,拟定保护措施或关怀策略,比如低收入户、外配、单亲、隔代教养、身心障碍者等,为的是让社会资源杠杆平衡。
无数的公平正义问题,却经常被激烈辩论着。特别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究竟采取平等制、精英制、视地位而定或其他排列方式,哪一种才是最符合公平正义呢?从政治观点及哲学推演,有无数的可能答案!但近年来,社会有一种倾向:法律保护着反公平正义行为。真正贫困的人得不到济助;领了很多补助款或善款的人,却不见得是真正的穷苦人。政府与民间资源,好像都给懂法令的人争取走了,而非落实在确切需要处。
笔者有位学生,日前与经营报社的母亲起了冲突,原因是甫开学,有位单亲妈妈打电话给报社,希望代为寻求社会资源缴学费;母亲几通电话即为其筹得两万元,但依他的了解,这位单亲妈妈收入并不低,日常生活条件也算优渥,着实看不出她有筹钱的必要,更何况她的孩子穿着时尚、不乏名牌,有时还会指导朋友穿戴艺术!
反观有位肢体障碍人士,靠着自己在电脑方面的专业能力,谋得学校临时雇员工作,晚上还兼差报社排版副业,带着年迈又多病的母亲租屋而居。报社有意帮他申请中低收入户,但政府却认定年迈的母亲尚有一名女儿,不符合申请条件而否决。让我这位学生生气的爆点在于,单亲不是罪过,但若是滥用单亲的名义谋取社会同情资源,私下却过着比很多小康家庭还要富裕的生活,实在令人难以接受;而老婆婆的女儿已经远嫁他方,收入也不高,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儿子的行动皆靠轮椅,这样的家庭反而得不到帮助,社会是不是病了?
一开学常有家长要求老师快发给补助款,好像没拿到钱,生活就会出状况般的紧急,带给学校颇多困扰;背后却又让人看到扼腕叹息的一面:他的小孩下课后上安亲班、才艺班、吃麦当劳,假日全家旅游,住豪华旅店、吃超贵牛排,实在是无言以对!
犹记得大约95年时,凡外籍配偶怀孕期间,皆可按月到卫生所领取一罐奶粉,产检还有补助,但一般妇女是没有这项福利的;有争议的是,外配家庭不一定清寒,在地妇女比他们更需要补充营养的比比皆是。有位朴实的家长告诉我,儿子放学回来,问她说:为什么领清寒补助的同学,有平板可以玩,我们家何时要去申请清寒补助,我也希望有台平板,让她不知如何回答!
早上,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六年级学生在上学途中,骑着脚踏车还一边玩手机,因为是附幼毕业生,所以老师了解他是低收入户家庭的孩子,但这属于危险行为,于是到校后她通知了该班级任,午休时,老师请该生到学务处来了解情况,结果他的手机一拿出来,等级之高,让很多老师望尘莫及。
这实在不是好现象,虽然说,弱势家庭的父母,也想给自己的孩子,能与同学站在平衡点上,但若是自食其力挣得这样的结果,是一份荣耀;反之,若积极争取各项补助与资源,只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平衡,那么这就是我想说的:『社会杠杆倾斜了』。
●作者莳缘,本名赖圣芬,彰化县国小退休主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