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在会议中一点点销蚀掉

老侯

顷读「Sea2Kar」先生大作:《ETtoday新闻云,多给自己一点信心!》,感受到「Sea2Kar」先生希望网路新闻媒体提升质量的殷切期望

这类的主题,我不能谈太多,就谈一点点,免得又把读者们都吓跑了。

上个月底,AKB48的前田敦子网上「推特」才一开张,立刻涌入10万粉丝订阅。

前偶像「Morning女孩」成员辻希美(「辻」是日制汉字)的「部落格」开张,几万读者捧场。

相对地,2008年开张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社论联合网站,一个网站就能让你看到各大报社文胆的大作,却在今年2月吹了熄灯号

看倌们,您道这辻希美小姐的部落格,都写了些什么掷地有声的内容,连大报社的专家社论都被比下去了?

我看了一下,有一篇「文章」,三句话:

「晚餐...我也有这样的日子...谢谢丰盛的一餐」,贴上一张满桌饭菜的照片。

其他文章,也大多是三言两语一张照,再没别的了。

这很能解释台湾的「正妹部落格」现象:拍个乳沟照,写上一句「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然后上千人按赞。

所以,日本的网路新闻业者们,早就「豁出去了」。不指望网路读者们会有「幡然悔悟」,重新回流阅读高质量新闻评论的一天,只指望登八卦新闻来赚点广告费(写到此,我隐约感受到Ettoday编辑先生小姐们的苦笑)(编按:虽然老侯没有「失守」身体任何一部分,但我们苦守四行仓库的全体同仁仍然要用力按赞。)。

我老侯既无乳沟可卖,也只有「豁出去了」,投稿的东西统统卑之无甚高论,全都是生活上、工作上的小事。不求有人多看,只求别一看就走人。

所以,「Sea2Ka」先生的期望,如「俟河之清」,总有实现的一天,但说不准何时会来罢了。起码现在没看到。大家一同努力,让网路媒体同臻化境吧。

今天,又有个小事情要和各位报告一下:开会。

以前,中国民间有个俗谚:「国民党的税,共产党的会」。言下之意,国民党猛征税、共产党猛开会,同样扰民。

「共产党的会」是个啥呢?据说,这还有个最高指导原则,叫做「民主集中制」,但民主纯属形式,集中才是目的。我无缘亲炙「共产党的会」,无法横向比较。但对「日本人的会」,在日本工作的我,倒是身历其境,可以说几句。

日本人怕事,怕事情无法掌握,所以事前开会很重要。但要说开会后的日本公司,会中决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那也未必。或者该这么说:越是重要的事情,越难指望日本人在会中拍板定案,所以你就会常在日本人的会议听到「检讨」二字,套语是「请容我检讨(検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请注意:日文的「检讨」,不等于中文的「检讨」,不是那种有错所以要反省的「检讨」,而是「评估、研究」的意思。有个在日本经产省(相当于台湾经济部)专职辅导企业投资亚洲各国的松岛大辅先生,最近出了一本书《空洞化的谎言(空洞化のウソ)》,现身说法谈了他的亲身体验。他安排的亚洲商务考察团,经常是参加的经营者爆满、「社长」「会长」充斥,但几乎没见过他们在考察过程中决定出什么事情,最常听到的结论就是「回去再检讨」。当地的官员忍不住私下问松岛大辅:「连社长、会长都来了,还决定不了,到底你们日本公司社长、会长之上,还有谁呀?」

上次郭董访日与夏普开会,郭董连会议也不参加,扭头就走。详细过程外界一直不得而知,但我猜想:大概夏普那些老板们「检讨」了几个月的事项,仍在「检讨」中,逼得郭董玩不下去,拂袖而去矣。

即便如此,日本人仍热衷开会,一天下来,可能半天以上都在开会。比方说吧,明天要和客户开会了,为了准备和客户的会议,内部得先开个会。这会还有个名称,叫做「作战会议」。但为了开「作战会议」,你不能空手而去。你仍得有所准备,这种准备,多半是三三两两自行先协商,日文叫做「打合(Uchiawase)」。为了要「打合」,你得时不时地和你的工作伙伴事先商量。这种商量,叫做「相谈」。好了,为了一个会,你分别历经:「相谈」->「打合」->「作战会议」->「会议」。顺序或有不同,但作好准备再上场铁则。如此这般,一天下来,什么事都做不了,你说,日本人如何不加班?

通常,作为下属,你能说话的场合,只有「相谈」、「打合」、「作战会议」;正式的会议,除非请你开口,否则一般最好静静地听着。有意见,「作战会议」时不提、「打合」时不提,「会议」时别出心裁地提了,让自己上司都吓一跳,这最犯大忌。

有一次,专案经理桥本桑嘱咐我帮一家客户的财务部设计一套「现行业务流程(Current Business Flow)」。客户的财务部那阵子赶着要结帐,根本抽不出时间来配合我们作「需求访谈」。客户不谈需求,我们就没资讯。在缺少资讯的情况下,「业务流程」只有凭空想像画出来。桥本也只有放开手让我自己运用想像力去画。在阶级森严的日本公司中,我首次赚来「得君行道」的机会。

看过「业务流程图」的网友们,大概都知道:大部分的业务流程图,就像电路图似的,盘根错节,层峦叠障。你要先懂得那些「处理」符号、「逻辑判断」符号、「接续」符号...等等,才能总算搞清楚这是在画些什么。读的人苦、画的人累,实在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我在无资讯、无现成范例,无明确指示的「三无」状况下,天马行空地作,凭借的,只有过去的经验。比方说,「接到客户订单」的业务流程,从接单到出货,过去在别家公司怎么作的,我就假设这家公司大概也差不多,触类旁通一番。

至于流程图内的逻辑流向该怎么画?我决定推翻业界习惯用的「电路图」似的画法,改以自己手画的造型人物。这些「造型人物」,全都来自我上一家台湾公司的同事形象。原来,两年前,我和台湾同事们一起组织了一个公司内的社团,专拍上班族喜剧自娱自乐,还传上了网(可能有些网友已经看过了),这些「造型人物」全都是为了这些喜剧亲手绘制的。此时此刻,在远隔2千公里的异国土地,我让这些亲爱的台湾同事们全都「跃然纸上」了。

关于文件的流向呢?我把每份文件都标上「风尾巴」,一方面表示出方向,一方面又动感十足。

就这样,这个流程图就像漫画一般地活了起来。这种做法,我以前在台湾公司早就做过了,客户都说好懂好看,「卖相」不错,颇有好评,没有理由日本客户不喜欢。我成竹在胸,就等专案经理桥本验收。

说好交差的那天,我们在客户公司的专案工作室。桥本召开「作战会议」(与客户开的会前会),要验收我的成果。我把悉心准备的「业务流程图」,用投影机照在布幕上,信心满满,却见桥本模样有些吃惊。

「这....为何会计部要用这个欧吉桑?」桥本指着会计部的那个卡通人物问道。

我答不出来。事实是,我根本没有心理准备。

「这一歩,明明是做『输入处里』,为何人物是站着,不是坐着?」

我还是答不出来。桥本的态度让我我再度意识到:这是日本。人物坐着站着不是问题,「和大家不一样」才是问题。流程图就得用一般认知的流程图画法。桥本尽管「放开手」,不意谓我可以自由发挥。

「是!知道了!我改。」我答道,手边还作着笔记,表示永志不忘。「另外,还有别的该改的地方吗?」我追问道。

桥本端详着流程图,似是沉思。半晌,桥本总算吐出他的想法:「你画得太细了!」

「恩?」

「太细了。这次,我们从客户那边,根本没机会听取他们的业务需求,你这样画,人家会挑我们毛病,说他们『没这一步骤』、『你们凭什么画出这样的流程』,你怎么招架?粗略地画,三步,够了。」

「可是...不画到这么细,客户如何判断这一步设计的对或不对?」我大惑不解地问道。

「判断不了就判断不了!这阶段你就不要管这些了!」桥本动了气,重重地拍了一下投影布幕。

这一拍,把房间内的气氛都拍得凝重起来。

刚好客户会计部有人走进来要找桥本,桥本立刻收敛起怒容,陪着笑脸,寒喧问好。我望着自认为的佳作,满腹无奈,只有把桥本的指示回想一下,思考着该怎么改。

客户会计部的人走后,桥本把门再度关上,大概自觉刚刚口气太过,稍微放缓口吻说:「时间不多了,明天就要和客户开会报告进度。你照我刚刚说的做,别再用那些造型人物。」

我口称诺诺,收拾好电脑、投影机,回到座位。一幅活蹦乱跳的流程图,改成了三个大方块。「作战会议」再开,桥本总算满意这「三个大方块」的设计。这几次「作战会议」,「民主」总算被「集中」起来,做出一个四平八稳的成果,就等明天展示给客户看。

但是客户这关,比想像中难过。

第二天早上,客户资讯部门与会计部门的专案人员,统统到齐。桥本作为专案经理,把一周来的进度向客户报告。首先,为了何者该列为「课题表(issue log)」、何者该列为「待办事项(to-do list)」这类技术问题,客户颇有坚持,把我们说了一顿,气氛开始紧绷。原来,这家公司的会计部对于新系统的导入,一直抱着抵触情绪,会计部与资讯部全只是配合上面的「系统更新」大方针,但对于我们这些顾问,就不假辞色了。我看着桥本猛陪小心的模样,总算理解他在专案工作室里情绪爆发的原因。他不希望再惹事上身。对于底下的人,他只期望大家照着剧本操演,不要再别出心裁。

谈到我们一周来的「成果物(deliverables)」时,桥本依照专案计划所列的清单,一个一个报告。客户脸色逐渐难看。专案开始三个礼拜了,「成果物」几乎都只是点到为止,连我做的流程图,也只以「三个大方块」呈现,有几家客户愿意花钱买这样的「成果」?

「桥本桑,请问,让我们看这东西,我们的人日后要怎么作业?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统统没指明,这样任谁看,都做不下去吧?」客户方主导专案的资讯部主管户冢,首先发难,毫不客气地指摘。

桥本尴尬地说:「我知道。只是这三个礼拜,贵公司的会计部时间一直配合不上,所以我们先准备了一个『雏型』,等到资讯充分了,可以随时追加。」

以厂商立场而言,桥本说得八面玲珑,但不算是托辞。客户的配合不积极,三个礼拜交出三个方块,算是「至矣尽矣」。当然,我们可以多发挥点想像力,把流程图画得更充实,但这个主意在「作战会议」就被桥本否决掉了,此刻我坐在一边,只有等着「上头的人」决定好怎么作,我照做就是。

户冢说:「你们是顾问,应该有自己的提案吧?总不能事事等着我们。」

「是」桥本答道。

「你们把流程图再充实,下周希望有个东西出来。」

「是。我们会『检讨』。」

会议最后在桥本低调的「检讨」声中结束。客户方人员收拾东西准备离席。桥本似是打败的公鸡,落落寡欢地收着会议桌上的物品。领头的专案经理中箭,整个专案组受到感染,士气降到最低点。

客户方逐渐起身离去,此时,客户一位名叫千叶的会计部人员,走近桥本,微笑地说:「桥本桑,我那天进了你们专案室,瞄到你们已经准备好的『流程图』,不是很有趣吗?怎么今天你们没展示出来?」

桥本不好意思地回答:「那个是...那个是我们草拟的一份流程图。因为还没成稿,所以暂时不展示出来。」

「你再投影出来看看嘛!我还极力和同事们预告了,说你们公司为我们做的流程图,可有趣了,值得期待。哪知你今天根本没展示出来。」千叶一边说着,一边招手要其他同事过来。

桥本唯唯诺诺,把自己的电脑重新打开,找出我之前准备好、被他否决的「流程图」,接上投影机。仿佛电影散场离去的观众,重新回流一样,已经准备离开的客户方人员,突然停下脚步,围着会议桌,盯着布幕上投射的画面看。

布幕出现的,不再是「三个方块」,而是有血有肉的流程图。日本人一般不会做这样的东西。客户人员望着流程图上的造型人物,表情像是叹为观止,嗤嗤的笑声此起彼落地出现。

「那个欧吉桑,是不是千叶呀?真像!」「这个好玩。很好懂嘛!」「桥本桑,你们明明作得不错,干什么那么谦虚。」

桥本不敢居功,要我亲自上场解说流程图的内容。我解释着流程图里的造型人物和他们的执掌,客户方人员传来的笑声一个接着一个。

侯桑,你是哪里人?」资讯部的户冢突然发问。

「我是台湾来的。」我答道。

「喔...难怪了,」户冢笑着说:「我到过你们台湾。台湾确实是个有趣的地方。」

这不是我做「个人秀」的地方。我见好就收,只「喔喔」了几声,刻意不再接他的话。

户冢看完了布幕上的图后,转身对桥本建议着:「桥本桑,以后流程图就这么作吧。侯桑这个很好嘛,作得很好!」

桥本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事实上,整个上午的会,被客户轰得恁地晦气,此时总算是拨开云雾见青天。而我的那一点点「个性」,也在这次机缘巧合下,展露一点锋芒。

但我仍没忘记:这里是日本,这样的事情,下次不可能再有。

●作者老侯,硕毕,在日本谋生的台湾上班族。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