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与人才--20年前宜兰的起薪是26K

新石

最近有空常常到朋友咖啡馆吉他唱歌,也因此认识了一些来自台湾各地的年轻朋友,这些朋友里面有大学生服役中或是待业中的,看到他们年轻充满朝气脸孔,我不禁想到了以前的时光

大学刚毕业退伍后,曾经去应征一家基金会的执行秘书试用时期月薪两万四,开始录用以后两万六起跳,这大概是20年前的薪资水平,当时的宜兰是这样,台北当然更不用说,同学大学毕业月薪三、四万的所在都有。那时的消费没现在这么高,这样的薪水在当时其实也不算什么!

跟这票年轻人聊天时很感慨,生活用度相较于打工时薪、正职月薪根本是杯水车薪,他们一直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证照不足或学历不值钱的原因,可是从来没想过是「机会」的问题。

五、六年级现在在台湾社会都已经当家作主了,这也是我对这些年轻人感到抱歉的地方,当年我们这个世代,我们的老板愿意给初出校园、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我们一个生活用度足够的工作机会,等到我们当家作主了,却忘了用这样的传承给年轻人机会,然后把员工等同于资产、器具来使用,满脑子利润,可是却少了一种台湾传统社会有别于资本主义功利社会的人情味

我常以为每个人都是人才,只要你用对地方、用心对待、有耐性等他成长,当他没有后顾之忧,他就能全心全意地贡献他的才力心力,如果连基本的薪资都不足,逼得他得把心思花在兼差找工作来弥平生活用度,这样的人才是不可能专心发挥他的能力,长远来看,对企业或是组织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而且一定水平的高薪是对于人才的尊重,有些人才是自学成才,所以要高薪往外延揽,如果有些是企业或组织自己栽培的,当他显现自我的才能,发挥足够的影响力之时,从薪资上给予尊重绝对是物超所值。

当亚洲四小龙的名号已经和我们渐去渐远之际,我们应该省思的是,在这场人才决定胜负的国际社会中,我们的人才跑到那里去了?是被其他各国延揽过去?还是困在基本的生活用度中无法脱身?或是剥削当道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劳爆肝、整天睡眠不足

大学毕业26K相较于资本家的挥霍奢侈实在是一个讽刺,我相信在目前的华人社会中,台湾的低薪是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在台湾聘用一个26K的台湾员工,却在其他聘请超过6、70K的各国员工,这代表政府财团立场和关系,当愈来愈多各国企业看到台湾员工的困境,愿意拿出当地水平的薪水来聘请台湾员工,我看到最后,这些台湾的企业财团,为了省员工薪资增加利润,说不定只好到非洲招聘员工,万一连非洲也愈来愈进步,我看倒店关门都没有人会觉得惋惜的。

世界都在进步,大家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不仅自己栽培,甚至不惜重金向外延揽,如果台湾企业财团继续跳脱不出原有的思维和格局,到最后和自己打对台的,就是自家被重金延揽的「廉价劳工」。

企业除了利润以外,有没有所谓的社会责任?是政府没有用政策、税制来「提醒」? 还是企业本身的文化就少了这一项?台湾企业的精神在那里?低薪苛扣、增加利润的思维真的能应付日新月异的社会人心思潮?要知道「便宜无好货」的道理,老板出得起多少钱,员工当然就做多少工作。而所谓的「人才竞争力」,就在这样的思维现况下一点一滴的流失。

●作者新石,宜兰,国小教师。简介表示,这个世界应该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过文字写出来,只要大家相信这个闲居偶得的一点小小观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这个世界就会慢 慢改变,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变世界,至于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一个充满想像浪漫的读书人,似乎是嬉笑怒骂,却是虎啸龙吟,如果以诗来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亩间、前尘往事在眼前、风流潇洒不敢问、特立独行一片天!」。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