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厂商弃废毒液 污染三峡河获利千万
专案小组现场进行紧急应变措施,先将水坑中残留的废酸洗液抽出装桶,防堵废酸液继续外流造成二次污染。(环保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现场水坑中残留不明绿色液体,经采集场内外水质,判定呈强酸性且有明显重金属反应。(环保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环保局发现业者为节省处理费用,未委托合格的清除处理机构,将废液直接用拖板车运送至场址堆放。(环保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稽查人员获报后,一路沿着水路追查至树林区田尾街一处土石方堆置区。(环保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环保局去年12月底接获报案,指称三峡河柑城桥下有大量泡沫流出。(环保局提供/许哲瑗新北传真)
新北市环保局去年底接获报案,指称三峡河柑城桥下流出大量泡沫,经采证后判定水质呈强酸性、且有重金属反应,联手新北地检署追查数月,发现废液来自桃园1间废酸洗液机构及1间工厂,业者疑为节省处理费用,非法弃置废液,从中获利至少千万,日前带回14名员工及业者讯问,全案依违反废弃物清理法侦办。
环保局表示,接获报案后立即派遣稽查人员,沿着上游一路追查至树林区田尾街一处土石方堆置区,经采集后判定水质呈强酸性,且有明显重金属反应,并在现场发现一名作业人员,看见稽查人员后竟匆忙逃跑,怀疑案情不单纯,立即与新北地检署检察官组成专案小组,启动检警环共同打击环保犯罪合作机制,并封锁现场,防堵废酸液继续外流造成二次污染。
环保局指出,为了追查废液来源,先调阅邻近监视器画面,逐一清查、比对可疑车辆,逐步掌握废液从北运送至南,再回送北部的轨迹,查出该工厂疑似利用「假处理、真弃置」手法躲避追缉,最后由行政院环保署事业废弃物申报系统的大数据比对后,确认废液来自桃园的一家废酸洗液的再利用机构,以及一家工业区内的工厂。
新北地检署检察官杨景舜见时机成熟准备收网,日前指挥保安警察第七总队刑大队、环保署北区督察大队、桃园市环保局及新北市环保局,兵分八路至业者办公室、住处等地展开搜索,陆续将14名业者、员工等嫌疑人带回讯问。
检警调查,该废酸洗液机构先由原本的产源,以合法的清除车辆运送至再利用机构后,竟在未处理的情况下,以未装设GPS的槽车转运送至新北案发的场址,进行非法弃置,期间将近有50车次,以合法掩护非法的手段,初步估算非法获利近千万。
另一家工厂业者则是为节省处理费用,将产出的废液直接用拖板车运送至场址堆放,任由废液桶倾倒外漏,严重污染当地生态环境,遭逮后还辩称是「不小心打翻废液桶」。
环保局表示,全案已交新北地检署后续侦办,并要求业者清理厂区的废弃物,也将向业者求偿紧急应变所支出的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