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台商」敲响新冠警钟!钢铁记实100天 陈时中成功收服全世界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图/记者林敬旻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整理报导

去年12月31日网路上传出中国大陆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敲响新冠肺炎疫情警钟民众熟知、半夜睡不着觉看PTT的副署长罗一钧消息回报到工作群组疾管署上下已经开始动起来,与陆方、WHO发电邮,晚间疾管署长周志浩宣布对武汉班机的登机检疫,副署长庄人祥从元旦开始扛下发言人工作,一直无休至今早已超过一百天。从首例确诊、武汉包机出现确诊个案铁人部长陈时中流下男儿泪宝瓶星号靠港检疫,一波波疫情袭来,身为第一线记者一路看指挥中心走到现在,特别有感阿中部长给国人上的「防疫社会课」,疫情中不应对立,相互体谅,防疫才会好。

因应新冠疫情疾管署精锐尽出,以指挥官陈时中为首,疾管署长周志浩、副署长庄人祥、罗一钧还有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被称为防疫五月天。(图/ETtoday资料照)

疫情最初我并没有想到会演变至今天全球肆虐、各国陆续传出封城锁国,经济活动严重受挫,平常自由惯了的我们必须被叮嘱「不要随便出门」的境界。但疾管署以其专业做出慎重应对,1月15日即以「严重特殊传染性炎」将新冠肺炎列入第五类法定传染病,同月20日宣布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21日下午传来指挥中心临时召开记者会讯息医药记者已经感到「大事不妙。」果然当晚宣布:武汉返国女台商,登机检疫时被发现身体不适,机场送医后确诊感染新冠肺炎。23日就要开始农历春节连假,首例个案无非是宣告春节泡汤。

▲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后每天召开记者会。(图/ETtoday摄影中心摄)

面对疫情大事理所当然,原本春节都会返回中部老家的我随即取消休假。当家人团圆饭,我在台北找店家随意吃吃;当家人走春出游,我在指挥中心听着最新讯息发布,找寻专家给予专业意见,即便小有哀怨,但想到疾管署全员不断忙碌,一旦传出突发疫情消息庄副还不时得被我电话打扰,觉得还是该心存感恩,只是无法和家族团聚还是有点遗憾。

春节那段时间每天都很精实,除夕夜国内确认第二例、第三例个案,其中还包含受到众多网友关注到金巴黎舞厅的台商,记者生涯第一次写到呼吁「请舞客主动联系」,还扯出「护国舞小姐」的后续。

居家检疫隔离相关规定陆续出炉,民众必须配合14天不能离开居住处;初四国内确认首例本土病例,是境外移入个案的丈夫,说到期间最为煎熬处,是即便下午2点开完记者会仍不能放松,晚上很可能会有加场宣布「又有新增个案」,连假结束国内已经有10例个案。

▲首批武汉包机抵达,卫福部长陈时中穿着防护衣入场。(图/记者黄彦杰摄)

2月3日「首批武汉包机」载着247名台人返抵国门,落地那当下,陈时中深夜悄悄抵达,换穿隔离衣时才被守在机场的同事发现他的身影,进到机棚紧盯每个接机细节,当天还跟着车队到隔离所看着台人安置后,回到指挥中心作业,一夜无眠。4日上午8:30才开记者会谈包机安置,晚上7:30又紧急召开记者会说明武汉包机台商确诊。

部长亲力亲为赴机场的身影才令各界印象深刻,这天晚上铁汉落泪更是让「陈时中」三个烙印在国人的心里。

▲陈时中落泪。(图/记者林敬旻摄)

陈时中在记者会宣布确诊后一度哽咽至无语,原本我赶着低头打稿,是在周遭的议论声中抬头发现「部长...哭了?」但他也坚定的说,决定把武汉台商接回来,就是避免有病人留在武汉,在不好医疗环境中,可能丧失宝贵性命。虽然不希望有确诊病人,但反过来想,变成可以救他一命,尽医疗最大的努力帮助他。

从部长上任以来,对他的印象包含聪明、善协调、数字概念很强,部内各个单位的业务都相当清楚,每次被立委质询那稳健回应表现一直受到赞赏;而卫福部内听到的评价则是长官相当信任下属,给予充分空间;这次的落泪则让医界、政界、记者圈以外的人也记住这名卫福部长,并产生强大的信任,这在历任卫福部、卫生署长官中相当难得。

▲▼后续武汉包机返台,陈时中仍然亲抵现场。(图/翻摄卫生福利部脸书

而记者在指挥中心除了传递公布的资讯外,提问也是重要任务,但不可否认也充满压力,且持续在学习。

记得国内疫情最初针对返国居家检疫者并未提供防疫计程车等接送服务,全程配戴口罩可以搭乘大众运输,但就有一名陆配入境后搭高铁返家,途中被检举、遭高雄市卫生局人员关切,也引发外界不安与激愤。

但也让我疑惑,如果自家距离机场近好解决,自行开车或家人接送当然也没问题,然而有些人就是没有这样的资源帮忙,又遭遇跨县市的长程距离该如何是好?

针对这样的提问,陈时中回应「你让他没有路走,就更麻烦,在外面时间更长。」给外界传递一个观念教育。

陈时中说,这样对立、害怕其实没有必要。这些人并不是已经确定有病,让他们在这段期间尽量减少接触机会,这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并强调「我们都是人,疾病都可能找上我们,也会需要帮忙,大家互相体谅,让防疫才有可能做得好」。

▲指挥中心一级开设之后,内政部次长陈宗彦成为副指挥官,在跨部会合作上扮演重要角色。(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提供)

防疫还有层层复杂要面对的社会议题,像是足迹身份揭露、健保卡查询旅游史,无疑有助于厘清案情、揪出个案,但是其中的隐私、个人资讯的取得、公开也是争议;另有一定比例的民众在获知确诊个案消息,随着就想知道「他在哪?在我附近吗?」却也可能影响防疫。

陈时中曾经亲手撰写相关优劣分析,公开的好处在于民众可以了解风险程度、自行回避;但为难的是,一旦知道会被公开,确诊者容易落入肉搜风险,疫调时大家就不愿意讲实话,通报就会迟疑、甚至隐匿,「若不愿意坦诚,对社会划算吗?」并说「我也会反问自己,如果是我确诊,我会愿意被公开吗?」

阿中部长在一次次事件后累积声量,也借此盼民众同理,让疫情冲击下的社会减低仇视。即便近期爆发敦睦舰队染疫事件,外界对国军怀疑隐匿,陈时中也喊话,「猎巫的情况越厉害,事实呈现就会越少」,对疫情的调查、控制会造成阻碍,大家要有同理心,不要对立。

▲为了鼓励因为粉红口罩被嘲笑的小男孩,指挥中心成员们戴上粉红色口罩。(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提供)

记者会中也有几次暖心时刻,阿中部长在3月14日白色情人赠送巧克力给记者,而且不改牙医本色,提醒大家「吃完记得刷牙」;4月28日指挥中心100天,加上国内连续三天没有确诊个案,送了「龟苓糕」让大伙吃象征「归零」,还不忘提醒一句「要留一口」让归零有余,可以迎接下一次、再下一次的零确诊。

医药记者们偶尔笑称已经太习惯写疫情新闻,其它议题写起来反而「卡卡」,但我们还是衷心期盼这样的日子快点过去,让大家可以恢复自由、过免于疫情恐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