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北高雄地标「燃烧塔」 253公顷「六燃」工业遗址实勘 

▲数十公尺高的废气燃烧塔,主要用于燃烧制程中多余的有机废气与易燃气体,是石化产业特有的安全设施之一,换句话说,只有石化产业才会使用废气燃烧塔。(图/记者宋德威摄,下同)

记者宋德威高雄报导

中油高雄炼油厂承接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的建设基础,战后再更新设备发展扩展,高雄炼油厂区可说是中油公司起家厝,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对台湾的经济有卓越的贡献,让不产油的台湾能够成为世界级的石化王国。20几年前,中油高雄炼油厂在增建五轻时,向地方承诺将于25年后关厂

中油公司104年底兑现承诺,全面关闭高雄厂,并开始拆除厂区内的炼制设备,准备进行后续的土地污染整治及产业转型。中油高雄厂区面积多达253公顷,目前规划转型做为国家级「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研发专区」,打造台湾材料领域专业与科学产业聚落,促进地方繁荣与产业转型发展。

▲▼厂区防空洞实体遗址。(图/记者宋德威摄)

关厂后中油为进行土污整治,以全厂拆除为目标,未多加思考高雄厂的历史及多元的价值,市府今日就高雄厂区2座燃烧塔指定为暂定古迹,文化局表示,燃烧塔为中油高雄厂具指标性工业意象,期待中油公司可以释出更大的善意,主动保存更多的产业设施,也为高雄炼油厂辉煌的历史留下见证。

▲▼中油高雄炼油厂内有相当丰富的《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建物实体遗址。(图/记者宋德威摄,下同)

县市合并前,高雄炼油厂位于原高雄市的北端,沿省道台一线从北向南的旅客,只要爬上楠梓高架桥高耸的废气燃烧体立即映入眼帘;对于大部分高雄市民而言,看到废气燃烧塔,就等于高雄到了;这也说明废气燃烧塔,已经成为市民日常生活,共同记忆的一环了。

据了解,一般在炼油厂或石化厂中,制程中的压力容器或设备的压力过高时,其多余的压力必须泄放,以保护容器及设备,此大量泄放的气体,可能含浓度相当高的有机气体,通常易燃且具毒性,必须将此种气体予以烧弃后才能排放,为避免废气燃烧不完全或是再产生公安意外,一般废气燃烧皆采用高空燃烧方式,这也形成高耸燃烧塔的特殊景观。

有机废气以连续的方式注入烟道,并在烟道口燃烧形成火焰。废气燃烧塔属炼油厂或石化厂工厂等炼制制程必要之工业安全设施之一。

市府呼吁中油在转型的过程,应同时重视环境改善与文化资产保存,具有共同记忆的设施应予以保存,延续城市发展的脉络,串连地方居民情感与历史的缝合。

历史文献记载,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朝大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于是日本占领台湾,开始其殖民统治。在1896年9月15日,当时打狗港被日军攻占。日本占领台湾后,开始实施殖民地经济掠夺政策,积极经营台湾,开发米、糖等各项资源,充裕日本国内需要,另外也着重铁、公路及基隆、打狗两港口的修筑。当北部的基隆筑港完成之后,日本人开始打狗港筑港,打狗因而获得进一步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封存70余年的中油高雄炼油内旁半屏山地下水库首次被证实存在,于2017年12月震撼曝光,长约100公尺的地下水库工程极为浩大,是一只有单一入口的长筒状隧道水库,完全在石灰岩地质内挖掘,混凝土壁体厚度约80公分,设计极为巧妙,没有通风竖井,入口为一高宽约2.5x3公尺,长10公尺的隧道,此部份空间日本文献曾记载,当时在二战期间美军轰炸厂区时,人员疏散到这里,作为办公室使用。

据了解,隧道尽头有一处直径约2公尺的竖井,往上呈80度,有阶梯往上,长约8公尺,到达高点有一处小平台,是水库的顶端,站在顶端平台往下看,水库深达8公尺,边缘有长铁梯约20几阶垂直达库底。长铁梯旁可见600mm口径的送水管,高度7.5公尺的溢流管,以及底部的排水口。壁体有许多的柏油渗出,研判中间有防水柏油层。预估满水位可储藏6,000吨用水。

高雄市旧城文化协会理事长郭吉清表示,以70年前的工程技术军事战略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不只是台湾一个重要的水库遗址,更是绝无仅有的大型军事遗址,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期盼在完善规画后开放,相信一来,也能带动高雄周边观光文史教育,意义非凡。

▲▼封存70余年的水库遗址是日军在台所存留最大的「战备水库」。(图/记者宋德威摄,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