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王牌」9年前就亮过 黄子庭:难成贸易战胜败关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江西稀土基地。(图/新华社

记者蔡绍坚台北报导

美中贸易战情势升级,近日更传出「稀土战」即将开打的传言嘉义大学财金副教授黄子庭接受《ETtoday新闻云》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有支配地位,从2010年起,就陆续有出现以「稀土制裁」来解决国际事务声音,但在美中贸易战的情况下,稀土虽是重要角色,却很难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

▼嘉义大学财金系黄子庭副教授。(图/黄子庭提供)

「稀土制裁」声不是第一次出现

黄子庭指出,早在2010年,就有中国将「稀土制裁」用于处理国际事务的声音出现,当时中日因钓鱼台主权问题产生摩擦外媒报导,中国将以中断对日出口稀土类金属,来给日本施压。虽然中国并未证实此消息,但当时日本的稀土有90.2%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可显示出稀土的确有作为「战略性资源」的本钱

另外,2012年时,中国也曾以开发稀土造成环境破坏为由,采取限制稀土出口量措施,这样的措施,很快引起美国、欧盟、日本等对中国稀土有大量需求的国家不满,于是向WTO提起诉讼,后来WTO也裁决中国败诉,必须撤销稀土出口的配额限制。

▼中日钓鱼台主权问题时,曾传出「稀土制裁」声音。(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因应「稀土依赖」各有手段

「稀土制裁」的声音出现后,许多国家都开始研究如何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除了向WTO提起诉讼,也想办法增加稀土的开采,提升资源的储备量,黄子庭提到,「日本2018年就在东海探测到1600万吨的海底稀土,只要开采顺利,可供全球使用上百年,是未雨绸缪的明显案例。」

最特别的,则是欧盟以「合作代替对抗」的例子,黄子庭表示,中国限制稀土的出口后,稀土的价格疯狂飙涨,引起欧盟对稀土供应安全的关切,「基于2020年再生能源的目标,以及对ICT产业发展需求,欧盟对稀土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在不大量开采自身稀土资源的情况下,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欧盟提出了「克瓦纳湾计划」(The Kvanefjeld project),与中国的稀土公司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内容包含资金投资、技术转移等,以保障中国稀土的持续供应。

至于中国在「稀土制裁」中有没有获得利益,黄子庭认为,以短期来说,稀土的价格飙涨,可以视为获利,但稍微放远一点看就会发现,这导致许多国家开始囤积稀土,转向其他国家购入稀土,研究稀土的替代品,甚至从非法的途径获取稀土,「这些非常复杂,且有利有弊的因素加总起来,没有办法很单纯的判断中国是获利或吃亏。」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的稀土矿床。(图/路透社

稀土决胜美中贸易战?

美中贸易战越演越烈,稀土是不是一张好的王牌,各方看法不一,但若真的要打出这张牌,中国也有几个不同的方式,黄子庭举例,像是限制出口配额、对稀土加工产品加征关税、出口许可,甚至是直接禁运。

当然,美国也意识到这个情况,黄子庭表示,美国德州的稀土处理公司近日与澳洲的稀土供应商莱纳斯(Lynas)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有望填补美国在稀土供应链缺口,「可以发现,美国积极的在开发新的稀土进口来源,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黄子庭还说,美国稀土公司这几年也积极的研究新技术,期望能从废弃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这个方式虽然还有待发展,但若真的成功,不只能减少对进口稀土的依赖,还能解决废弃物问题,甚至成为一项新的产业。」

另外,美国本身也有丰富的稀土矿藏,只是考量环保及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开采,在特殊的情况之下,这些矿藏也能派上用场,不至于令美国面临到「无稀土可用」的窘境

中国在贸易战中有很多的策略可以打,包括稀土、美国国债、人民币的汇率,以及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黄子庭认为,美国对中国稀土有很高的依赖,稀土会是中国一个有力的反击手段,但不会是决定贸易战最后胜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