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打下」云层水 缓解柴达木干旱

青海地广人稀。(图/翻摄自青海省人民政府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为了解决西部高原地区长期缺水的问题,正研究一项名为「天河工程」的跨区域空中调水计划。工程考察团队8月10日到青海海西州考察。该计划又有「空中版」南水北调之称,以人工干预手法进行空中调水,假若成功的话,每年可以在青藏高原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降水

柴达木地区地广人稀,矿产丰富,但常年干旱少雨。「天河工程」是由北京清华大学青海大学联合团队主持,「在中国三江源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分水岭实行空中调水,改变云资源在两个流域间的转化,以增加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利用声波发射,把云层里的水汽通过振动后,水滴凝结成大水滴掉落下来形成雨水

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表示「我们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解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青海矿产丰富。(图/翻摄自青海省人民政府)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张楚汉说,从目前的准备工作来看,「离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团队现在已经开展云监测卫星星座初步论证地面实施系统初步构想,针对云水资源监测需求完成有效载荷需求分析及卫星初步方案,开展采用火箭导弹实现中远端人工降雨实施方案的研究。

根据规画,「十三五」(第13个期5年规划)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蓄水量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有中国「聚宝盆美誉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各类矿藏潜在经济价值达170万亿元人民币(约台币771万亿元)以上。

不少网友表示,「天河工程」连实行的理论方法都未公布,现在讨论还是言之过早。另有人批评控制气候做法风险极高,万一调水过程失控,令雨水落在不当地区会引致更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