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物少女 铁锈染 开启再生记忆

纤维艺术陈颖亭利用铁锈染、植物染的方式创作多件色彩美丽生活小物。(王宝儿摄)

在一般人眼中铁制品一旦生了锈斑,就该列入淘汰的行列,甚至不敢触碰,生怕被铁锈刺伤皮肤。但在艺术家陈颖亭眼中,泛着红褐色的锈斑,反而是不可多得的好染料,她向民众募集、到路边捡拾,甚至购买铁板,日日浇水灌溉,将织品浸在生锈的铁制品中,沁染出一条条独特的铁锈染方巾,让大众看到,废弃之物也是有存在价值

毕业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的陈颖亭,对纤维制品情有独钟。她回忆,外婆精于裁缝,曾经是教授洋裁老师,在她的房间里有个小小的盒子,装满了零碎的布料,「我小时候喜欢去把玩那些布,五颜六色的布料,非常吸引小朋友目光,当时只是懵懵懂懂喜爱布料柔软的触感,到了研究所创作作品时,才发现自己小时候的记忆,驱使我对纤维制品的热爱,因此专门以纤维制品为创作媒材。」

铁锈染的运用,则是出自于陈颖亭惜物心情,「在我创作时会需要一些裁缝工具,有些是铁制品,但铁制的东西用久了会生锈,我舍不得把跟我生活一段时间的用具扔掉,便开始思考生锈的意义,生锈代表毁坏,但我能不能利用铁锈染堆叠回物体样貌,而在物品实用性没了以后,借由这像蝉壳一样的作品,留下这些工具的记忆。」

不只为自己的工具留存记忆,陈颖亭更曾向广大民众召集物品,将民众舍不得丢弃的铁锈物件化为一座座立体的铁锈染作品,她利用蚕丝乌干纱覆盖在生锈的铁制品上,淋上等候纱布风干,风干后的纱布些微的形塑了物品的形状,紧接着涂胶,让纱布能够如实呈现物品的样貌,日复一日,将物品一点一点地从纱布下抽离,完成了《铁锈物件》系列作品,在葡萄牙当代织品艺术双年展获得典藏奖。

陈颖亭笑说,自己对于物品常常会有不舍的心情,「尤其在别人眼中废弃的物品,我都会想要再帮它们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们能有再生的可能。我也特别喜欢天然的材料,天然的材料大多可以再循环利用,像是路边捡拾的树叶,也可以变成植物染的染料,不像化学染剂有毒又对环境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