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悲歌何时休? 范云抛3解方淘汰不适任教师

民进党立委范云10日举行「校园霸凌悲歌何时休?淘汰不适任教师为何那么难」记者会。(黄婉婷摄)

韩剧「黑暗荣耀」讲述校园霸凌事件,让校园沦为地狱,孩子走投无路寻死。民进党立委范云10日上午指出,不适任教师难以退场,是校园霸凌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要求教育部确实淘汰,并抛出3解方,包括建立不适任教师行为判准,身心严重侵害不再为解聘必要条件,同时推动修法,让受害学生成为教评当事人。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上午针对「台中丰原高中教师霸凌学生导致自杀憾事」进行专案报告,邀请教育部长潘文忠等部会官员备询,范云会前邀集民间团体和高中学生举行「校园霸凌悲歌何时休?淘汰不适任教师为何那么难」记者会,分析具体案例并提出三问题、三解方,要求教育部立即研议处理。

范云指出,教育部统计,国高中小校园霸凌通报案件2016年607件,2021年1089件,多了快八成。确认案件则是从2016年的167件,到2020年的238件,多了快4成,且这绝对是被低估的数量;国家人权委员会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有41%左右的中小学学生表示,曾听过学校老师以羞辱性的言语贬低、嘲讽或威胁。

范云认为,教师本应是防制系统的一环,但现况却是本身为霸凌者的教师,或面对霸凌事件消极不处理的教师,都还能持续在校园任教。不适任教师难以退场,是校园霸凌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范云说,目前校园「师对生」侵害,主要有「不当管教」、「霸凌」、「体罚」及「性平事件侵害」4个样态,但淘汰不适任教师有3个明显的问题,首先教师不适任行为无具体判准, 以受害者是否遭受身心侵害做为审议标准极其荒谬,以及学校体制里受害学生被噤声和失去当事人地位。

她最后也提出3个可能解方,要求教育部立即研议处理,首先,建立教师不适任行为判准,先说明清楚规则,让老师们不再无所适从;第二,推动以教师行为做为是否不适任之审议基准,不再以受害者是否遭受身心侵害做为审议标准;第三,赋与不适任教师案件中受害学生之当事人地位,让学生自己说话。

人本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说,台湾对于教师不适任行为没有具体的判准,以致于真的发生事件时,防制小组可以凭感觉做出判断。若以《英国教师标准》来看,若老师有带头霸凌的情况,将受到终身解聘的处分,不能在英国境内任何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青年民主协会理事长张育萌说则以2年前高雄中学老师霸凌案为例说明,就算老师行为明显已达不适任的标准,因为教评会没有学生代表的设置,终究形成「师师相护」,不适任教师始终难以淘汰。

台湾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副秘书长林于圣则从学生角度出发,认为要解决校园霸凌和不适任教问题,有两个重点。第一,教师职责愈重,便应获得更多资源支持,请为担任级任老师与行政职的教师提供充足资源支持,包括咨询管道、督导机制、教育训练、减少授课时数及增加薪资加给等各项必要协助。第二,针对教师不当行为,除依法启动调查外,应即时为学生提供必要协助。

现为和平高中学生,担任行政院及新北儿少代表的闻英佐则强调,学生遭受不当管教向学校提出申诉时,常常在申评会时会遭到刁难,以致没办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申诉事件后,校方或教师也可能以不当的日常管教、特意调低该生分数等手段报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