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大尾鲈鳗与小尾石斑
文/叶文忠
过年期间《大尾鲈鳗》推出,票房大卖,也引发许多电影人的论战,话题逐渐变淡,但是台湾电影的长期纠结,仍然是一个疣,不会因为话题消失,就会结痂好转。不过前几天倒是看到一个让人有点振奋的消息,国内频道业者纬来电影台筹拍自制电影,就像下象棋,至少推了卒仔往前走一步,下一步就看要不要过河。
▲《大尾鲈鳗》大卖,却也争议连连。
「鲈鳗」是个商业价值极高的鱼种,也是养生圣品,但长相不讨喜,尤其湿滑恶心的黏液,却和这电影的大卖有点雷同之处。电影人舌战的主要诉求,仍在商业票房与艺术本位及水准提升的观点。陈国富曾在周刊访问时表示:「中南部的观众可以High某种电影,我就喂你们这种电影,那自然就会形成一种循环,这是ok的,但永远就不会有少年Pi出现,我保证。」邱瓈宽面对这样的批评时说,「为什么要掉入了『票房/艺术』、『叫座/叫好』这样的二分法框框?」
陈国富十亿打造《太极》1、2,在台湾票房其实不佳,与《大尾鲈鳗》相去甚远,有台湾的酸民们留言「拍到“太极8”就会赚了!」令人喷饭,但话说回来,暂且咱高举 “艺术价值”的大旗,《太极》的故事情节也没十分特殊,用了许多趣味的手法与花俏的特效招式,说穿了就是个砸钱拍的功夫喜剧片;而《大尾鲈鳗》的剧情故事很市井,根本不需要特效。「什么情况?」、「冰的啦!」各是两片里面的经典台词,没有谁比较高雅比较文学。只看丢在哪个市场,自有它的水花,台湾电影发展的问题,真的很难评论谁对谁错。
▲《太极》是用钱砸出来的功夫喜剧片。(图/华谊)
不过,两者之间的连结,其实都拉回到一个基本的问题,如何让人才学习精细、精准与精良的操作细节?那种完美的体认,都是各种经典大片的共同交集。
台湾电影界长期累积的问题是「老夫妇坐床缘」-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梦,有理想,就是没筑梦的榔头和锯子,话都还说不好,怎么讲故事?纬来推出自制电影,拍摄了几部人文关怀的社会议题作品,这其实是给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起步,一部片六百万,一年三千万预算,成本不高,但没上百位也有数十位的电影工作者参与了制作。
诠释人文的小品,才是培养电影基础功的素描本,人才没练功房,凭什么去打擂台?冯凯因为长期拍电视剧练功,累积了功力,所以生出了「阵头」,如果每个电影台都愿意这样做,直接担任「补习班班主任」,台湾电影事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出头天,因为只有电影台是能从生产到荧幕一次给足。
▲纬来自28日起陆续推出自制电影,多是人文小品,也是相关产业支持电影发展的第一步。 (图/纬来)
电影看票房,电视剧看收视率,一个是现金的直接回收,一个靠点数换取广告。片商愿意投资,电影从业人员才有实际的报酬贡献他的创意才智,观众才愿意进场回馈,但电影一旦进入了电视荧幕呢?获利者不过是片商的附加利益而已,频道赚广告,从业人员其实什么也拿不到。
媒体是有社会责任的,端看是什么属性,不因为你是电影频道就能规避这个责任,否则和DVD Player没什么两样,甚至画质还更差。HBO一样制作了许多脍炙人口且得奖的电影与影集,如果没留意过它拍过什么,总听过《欲望城市》或是《诺曼第大空降》吧?
▲《欲望城市》是HBO大受欢迎自制影集而后改拍为电影。 (图/翻摄自网路)
电影的学问比电视剧大多了,以个人看电影的经验来说,电视剧主要是靠语言之间的对话,一集集陈述故事;电影则像艺术品,也许是一幅画,色彩绚丽,也许是一块古玉,温润高雅,但必须靠观众融入情境来体会故事,有时连对话都不需要,观众喜怒哀乐就已经满满。所以若问电影导演有什么本领?我想就是一种如何在两小时中创造密集张力的本事。
剧组则是一个人才训练的集合地,需要不断的磨,编剧、灯光、道具、走位、收音、剪辑、造型化妆,就连推轨道都需要经验,没戏拍,剑怎能磨出光?不会随时都有数千万的大制作等着。电影从业者得靠台湾票房来换取基本生存的开支,剧组人员就像打零工,有东西拍才有钱赚,他们用劳力顶着心。
观众仍是挑食的,技术不足,不会有掌声。如果国内产业、电视业不愿积极投资让人才有更多的机会磨练,电影业将永远望洋兴叹,听着 “各大门派”场场让人不知所云的「救亡图存」论辩。《赛德克˙巴莱》花了七亿元的大制作,相较于好莱坞的史诗大片,其实还很多地方得学。但不是每个导演都是魏德圣,能领那样的衔,筹到那样的资金,能带领剧组们去经历。当初魏德圣面对出资人时,当对方告诉他还得评估,魏德圣火大地说:「电影投资这东西是你们一辈子都评估不出来的!」这其实也说出了一个关键,有钱未必能拍出好电影,没钱则万万不能。
一切都得从小品开始,才能学习堆砌细节,《少年Pi的奇幻漂流》我们见识到李安那背后吹毛求疵到达极点的态度,如果不是当初的「父亲三部曲」,不会有今日的李安。小水沟做的精致,才能去糊挡土墙,然后才有可能盖水坝。经验就是靠不同的小品一点一滴聚成的。
电影的真正灵魂,其实是题材。我来假想一个电影片名,《推手二之从阵头开始》,有点好笑是吧?知道我是把《推手》和《阵头》结合了,但这两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可不可能并成一个故事来发展?别的国家很难,但在台湾其实太容易了。
台湾因缘际会,是个移民岛屿,加上战争因素导致大量不同民族短时间聚集于此,于是生活型态、文化,在冲突中融合著,过程有太多的故事元素随时都在发酵。战后第二代已步入中年,开始反刍自己父兄在大时代悲剧下,所培养出的生活智慧,这些写成故事必定崁入人心,泪水中尽是苦涩的笑,可以幽默,可以写实,这些都是小品文学最佳剧本。
要让人哭,让人笑一点都不难,难在哭笑里还能给人产生对抗生命挫折的力量,幽默渡人生,欢喜看世界,但意境要能有本事从那方框之中制造出来。
▲台湾多的是人文题材的故事。 (图/《我的穷爸爸》剧照,纬来)
黝黑,汗水,是我常路边看到,正在拍戏的剧组图像,他们就像在珊瑚礁里钻进钻出的小石斑鱼,你永远不知道他能长成多大,这群人之中是不是另一个才高八斗的李安,或是为了生活,必需屈就在此的张爱玲,但我可以确认,这些人的共同点,他们都有着电影梦。
邱瓈宽解释电影的「存活之道」可以理解为「好好活着」。对,要先让他们活着,而不是苦撑着。滴水能穿石,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先决条件要有水,要有磨刀石,给机会给时间,让他们好好的吸收技术,磨练技术,创造技术才是王道。电影是有高度娱乐性的文创产业,需要资金来挹注,这些都需要企业的帮忙,投资电影不该是在商言商,否则再多的讨论,都是白搭。
纬来起步了,给他人机会,便是帮自己茁壮。石斑鱼是餐桌上的经典佳肴,但是如果给牠机会,牠会长成数尺长的巨鱼。企业们,爱护台湾的原创,请别斤斤计较投资报酬率。
做,就对了。
● 作者叶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个人部落格上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目前为《ETtoday新闻云》固定合作名家,更多叶文忠的精彩好文请见《ETtoday新闻云‧名家专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