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为教育赋予更多意义

Q:从您93年开始创业英语培训,96年开始做留学服务,到今年新东方已经成立25周年了,作为创始人,您如何看待这25年的发展轨迹?目前的新东方是否沿袭了您的创立初衷?

A:新东方从“个体户”开展到家族店、哥们合伙制国内股份制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每一次改动都意味着大量的利益变革、结构改造等,假如其中一步改不好,新东方或许早已不复存在。兴办新东方初始,我的目的很明确——做一家有意义的培训机构。从做一所学校变成在全国各地开设新东方学校,再到上市公司,虽然阶段性目的在不时抬高,但我觉得我的初心仍未改变,我们仍在坚持做有意义的教育

Q:您曾经也有过留学海外梦想,涉足教育二十多年之久,您现在如何看待中西方教育差别和出国留学热潮

A:中西方教育差异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当前中国教育,基础教育扎实、深入、严谨,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西方教育强调学习能力创造力,强调个体发展,鼓励学生突破思维桎梏,在质疑中自己寻求答案。这正好与中国的教育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弥补了当前中国教育的短板,而留学正是这块短板的粘合剂

大学毕业时,全班50个同学,49个出国留学,剩下的那个就是我。我也希望能像同学们一样出国读书,但出国需要一大笔钱,当然,这笔钱也是我转做语言培训的原因和动力。而现在的中国社会,家长们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眼界更加开阔,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很多家长已经很自然地把留学作为孩子教育道路上的标配

Q:如今留学逐渐大众化,很多家长都觉得越早把孩子送出国学习越好,您认为孩子何时出国最好呢?

A:孩子们出国留学的问题是中国青少年成长中一个不可避开的话题。站在今天这个时代,从我的角度来说,答案还是比较明显的,即孩子在国内对中国已经比较了解的前提下,还是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大学。

为什么要对中国比较了解,因为未来将是中国和西方齐头并进带动整个世界发展,所以如果对中国文化语言或是西方文化语言任何一方面缺失,都将是一个弊端。因此,当孩子们对中国文化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以后,根据经济状况在高中阶段、大学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把孩子们送到国外去,或者我们自己选择到国外去留学,都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Q: 很多人说,海归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与国内毕业生相比较,海归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对于留学的价值,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A:很多人觉得出国留学读书就是为了拿一份高工资,我觉得这个想法是错的。上大学和出国留学去读书,都是为了让一个人的素质和基本学识得到提升。这个提升也许一时看不出来,但如果放眼5年、10年来看,就会显现。

竞争差距是随着岁月的推迟而显现的。所以留学生回到中国,也许刚上来的工资体系跟没有留过学的人一样,但我们要看他5年、8年、10年的发展前景。如果从长远眼光来说,我依然觉得让孩子有机会或者是经济条件许可时候,到国外去走一趟,尤其到国外去认真地学习2-4年,一定是人生最合算的投资。

Q:新东方发展25年来,指导并激励了大量的中国青年,请您为当下的青年一代提出一点建议和忠告

A:我觉得人的志向往哪儿走,你的生命就往哪儿走;你的梦想往哪儿走,你的生命就往哪儿走,你的人生目标往哪儿走,你的生命就往哪儿走,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志向之后,你就愿意去做很多很多事情。我现在取得的成功有一半就是源自自己的梦想。

因此,我认为青年学生还是要拥有志向和梦想,同时要注意保持个性习惯的养成,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钻研能力,拥有自信和自强的精神;并且对自己努力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要求,这也些都是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直以来,俞敏洪都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他给青年人的劝谕,多读书、坚持习惯的养成,确立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而他的这种精神也贯穿了新东方式教育的始末。诚如新东方的口号“A better you, a bigger world!”教育的本身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能在学生仍显稚嫩的时候帮助他们成长、引领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这才显得更有意义,更值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