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黄清龙》北京布局香港 快狠准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中新社

12月19日美国总统川普签署《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未来外国公司如连续3年未能通过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上市。这意味将有更多中国公司离开美国。于此同时,高盛德勤国际机构最近相继发布预测,不约而同看好香港明年的新股市场(IPO),将比今年更加活跃主因是中概股回归,在香港二次上市产生的效应

两方面讯息加在一起,问题和答案都在其中,让人看到了一个和台湾人想像很不一样的未来香港。

今年7月《香港国安法》颁布后,美中即在香港激烈交锋美国国务院先是在8月间宣布制裁港澳办主任夏宝龙、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等10名中港高官,12月7日更宣布制裁中国全国人大14名副委员长,以回应人大取消香港4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资格。这是美方首次制裁中方「副国级」高官,但中方的反击十分微弱,仅宣布取消美国外交人员访问港澳的豁免签证待遇,完全不成比例。

不仅如此,当美国高举制裁的大斧时,包括林郑在内受制裁的香港官员,刻意向媒体释出消息说他们已被银行终止服务,家中堆满现金等等,言外之意是美国的制裁很成功,连中资银行也都跟着照办。原本外界预期,中资银行未必会买美国的帐,以其一旦配合美国制裁,将违反国安法。

但12月12日美国财政部报告表示,未发现任何金融机构违反相关制裁令。换言之,香港的中外资银行都很合作,不抗拒执行美国的要求,因此也就不必面临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交易系统SWIFT的报复或除名。这反映北京清楚明白制裁令的杀伤力,但如此一来,美国就没有理由启动第二波针对金融机构的「真制裁」。

不过对于已是囊中物的香港,北京却连番施予强力的镇压行动,逮人、判刑之外,最受瞩目的是以铁链黎智英五花大绑当成重犯押送出庭。北京所以如此狠辣,一方面是黎智英作为标志性人物,必须痛下重手;同时黎案要到明年4月才宣判,可借此观察拜登政府的香港政策,成为外交筹码

更重要的是北京对「新香港」已有缜密的布局,那就是把中概股的「二次上市」,与香港的「二次回归」连结一起。未来当美国的法案开始落实后,将有许多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成为香港二次回归维持繁荣的基础。北京甚至有把握,美国华尔街投行、一些国际炒家,都会默默配合、闷声发财,各取所需,让香港继续成为「国际金融手套」。

北京对新香港的「宏图」,还可以从以下几件事看出:其一是开发大湾区成为半导体晶片的设计及制造重镇,取代美国矽谷,至少不被美国卡脖子,香港则扮演筹资融资的角色。其二是让港澳更加融入大陆,今年深圳公务员招考,首次向港澳选拔,未来这道门会越放越宽。其三、在香港建立新的政治势力,也就是由一群有大陆背景的海归菁英筹组中的「紫荆党」,他们被形容是既通西学又解京意的新香港人,未来将取代传统建制派,成为北京落实香港「二次回归」的主流。

(作者为信民两岸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