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波动中找寻长线投资机会

随着市场认知今年中国市场资金不再宽松,以及美国联准会重申短期不会升级,3月中下旬中美股票市场均落底。其后反弹力道中国股市较弱于美国股市,探究其原因包括中国的资金面偏紧,中美摩擦升温等因素。随着事件发生以及股价有所反应,判断风险已逐步释放,可以择优挑选具有业绩持续成长性的内需类股长线布局

近期中美角力事件包括新疆棉问题、美日联合声明、飞腾等多间公司遭列入黑名单,后续「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14奈米以下晶片管制,以及新疆多晶矽人权争论可能再对市场造成干扰。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变,以及中美角力将是投资大中华市场难以避开的问题。

然而若对未来推演,中美直接全面性军事冲突双方的代价均过于巨大,中性假设双方贸易往来逐渐减少,进入黑名单之产业企业陆续增加,同时两大经济体各自结交盟友,双方卯足全力追求经济成长与科技突破,拓展新一轮非军事战场。

此一情境下,仍有企业、产业能够继续成长,包括内需消费。中国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得以挖掘,蓬勃发展的内需市场可以充实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并支持中国企业成长,消费、工业领域均有产品得以进口替代。例如消费品牌、中国技术已经突破的零组件等,有机会可以分食现在外资厂商所占领的市场空间;科技行业自主可控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备,半导体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任务。

同时,我们认为投资应回避风险较高的公司,例如具有争议性、可能被列为黑名单的公司,或是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如此当中美冲突事件频繁发生的期间,股市风险陆续释放、估值降低,有望成为优质成长型企业的投资机会。

中国3月份的金融数据预期较弱,M2、社会融资增速均放缓,由于非标准化资产、债券的融资难度上升,银行贷款成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对于市场资金的水位更容易管控。搭配第一季GDP成长18.3%,显示经济恢复良好,中国已经从疫情困境中走出将近一年,如何平稳且不影响经济地让货币政策退场为主基调,因此4月与往后的金融数据预期仍会缓步放缓。

随着市场认知愈加充分,金融数据对于市场的扰动可能逐渐降低。推测未来在M2缓步下降的过程中,股票市场再拉高估值的难度提升,题材以及概念炒作也不如去年活络,企业每股盈余(EPS)成长是股价的主要驱动因素。

4月底2021年第一季财报即将公布完毕,多数公司因为去年低基期之原因而业绩呈现高成长,尤其是以周期性新能源车、医疗服务等产业业绩尤为亮眼,呈现倍数的成长。展望后市,今年是新能源车以及智慧驾驶加速突破的一年,随着欧系、日系车厂增加新能源车型开发,供应链以及上游资源品有望维持高景气热度

加上中国「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以当前饭店机票预订情况来判断,将为肺炎疫情以来最旺的一次出行旅游高峰,境内、港澳相关旅游为短期主要方向。全球快速接种疫苗,生物医药制造产能利用率维持高档,研发需求高增,且2022年境外旅游也荣景可期。

综上所述,在不发生战争的极端情况前提下,风险事件发生阶段可以视为好的逢低介入机会,策略上可以长线布局内需成长、进口替代等行业类股,并关注后疫情时代经贸形势变化所带来的阶段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