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下的投资契机

事实上,从2021年12月以来,中美货币政策就已出现明显分化,美国联准会铁了心走向紧缩之途,大陆人行则持续降准兼降息,中美利差甚且缩小到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准。

一般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理应属于股市行情的正面因数,但因大陆金融市场已逐渐开放,难免会受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回顾近十年中美货币政策的背离,主要有三次,分别是2012年2月至9月、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以及2018年5月至12月。各期间内,大陆股市的走势迥异,这说明货币政策宽松并非股市荣景的唯一要素。

以2012年和2014~2015年为例,货币宽松初期,市场虽然出现较好的涨幅,但当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企业获利转弱,行情就告一段落。至于2018年的熊市,投资人可能也记忆犹新,当时即使货币宽松,但因汇率走弱、中美贸易战加速了贬值趋势,企业获利急速下行,民营企业信心随之崩溃,因而引发股市剧烈下跌。

由此可见,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之下,投资人虽然可以保持谨慎乐观,但投资决策的关键变数,应该留意的是汇率的稳定和保经济之后的企业获利趋势,个股和行业的选择因而至关重要,不能单纯以价值股或成长股去判断行情走势。

笔者认为,2022年陆港股的投资标的,可以思考的方向包括:受惠于大陆货币政策放松,与资金紧张情况可望缓解的房地产业链;受惠于美国升息的金融股;疫情期间市占率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龙头个股;监管常态化之后成长动能不减的网路公司;特别是符合碳中和大趋势的相关产业。

就碳中和产业链而言,其中长期成长趋势已确立,应注意的是,不同子行业的获利增长仍有差异性,如果在估值不低的情况下买进并持有,并不一定能获得高报酬。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1年的表现最为亮眼,这与行业的高景气度和销量业绩不断超出市场预期,息息相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大陆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分别为346万和352万,与2020年同期相比,产量与销量均增长1.6倍,渗透率增加8个百分点达13.4%,可说是攀升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大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动,可以回溯至2009年,完整的规划布局则于2012年公布,造就了此一行业2013~2015年的高速发展。2016年以后,随着补贴逐步减少,企业出现分化,在基数垫高的情况下,2019年新能源车市一度出现负成长。2020年起逐渐恢复成长,销量达136万辆,较2019年的120万辆虽没太大跃进,但却迎来了大幅上扬的2021年。

无庸置疑的是,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同时其相关产业目前正供应全球51%的动力电池、75%的湿法隔膜、80%的电解液。产业链的完整性使得中制新能源汽车成本具有竞争力,其自主品牌的龙头车企又相继推出许多可与燃油车抗衡的车型-智能化升级、充电设施完善、价格又具吸引力,让一般消费者愿意买单,因此造就了爆发式的销售量。

展望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首月销量,不但呈现淡季不淡的佳绩,甚至出现龙头车企顺势涨价或缩减折扣的现象,充分显示终端需求的畅旺。

在总体经济和消费大环境偏弱的情况下,这实在是难能可贵。总而言之,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现阶段虽有估值偏高的潜在修正风险,2022年仍充满不容忽视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