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碳中和议题下的投资机会

中国目前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0亿吨,占全球高达三成,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欧盟的三倍,居全球之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给出了减碳时间表,希望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再来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排放峰值」,就是预测一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即能源最大消耗量。「碳中和」则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再生能源、或是碳交易,抵消在特定时间内产生的碳排放总量

欧盟在2007年左右已达碳排放高峰,美国也是几年前达到,对照全球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只有30年就要完成碳高峰到碳中和这个过渡期,时间压力并不轻。所以2021年人大、政协「两会」首次将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官方对减碳决定采取更积极的态度,2021年也被视为中国碳中和元年。

中国因煤矿蕴藏丰富,目前仍以会排放较高二氧化碳的煤炭为主要能源,占比高达57%;天然气产量不足,仅占8%,这跟欧美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状况非常不同。

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峰值估计最高为108亿吨,目前排放量距此数字只有7亿多吨的空间。若把经济成长放在一起看,就算中国每年GDP只成长5%,到2030年经济规模也比现在要大上55%,但同时期的碳排放却只能增加5%~7%左右。现在离2030年只剩九年时间,显见碳峰值及碳中和对中国的时间压力相当巨大。

所以碳中和绝对是未来几年看待投资必须要考虑的议题。根据中国投资协会估计,2020年至2050年碳中和投资规模约为人民币70兆元,跟发电有关的太阳能风电、输电合计就超过六成,5G和物联网合计16%、高铁城际轨道14%、剩下才是加氢站及电动车充电桩。

这其中衍生出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呢?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电等,官方及民间在过去几年的投入规模已经很大,未来应该着眼的是更高技术门槛、更具特殊利基的行业。例如人口密集的一、二线城市需要更多绿色建筑,也需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达到节能效果,这时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就非常重要。

还有,碳排放及碳中和是否达标、如何达标,都需要核算。中国制造业主要靠煤发电,很多碳排放来自于出口产品的制造,2023年起欧盟将对进口商品课征关税,中国未来要面临与欧美之间的碳关税问题,可能会比中美贸易战更严重。所以对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查明跟计算会有多少碳排放量,然后据此减排或透过碳交易抵销,才能降低关税压力。

监管机关未来一定会强化这方面的要求,规定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必须要计算跟公布碳排放数据。许多企业本身没有碳计算的资源人才,势必得请第三方做咨询,这会产生很多的服务业需求。

未来也可能会有奖励措施,例如碳足迹下降较快的企业,就可以得到较低利率贷款。这代表减碳做得好的企业,未来不管是出口接单、或是资金成本,都会享有更佳的优势,这是企业落实ESG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看待投资标的必须要关切的要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