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中国牛市的下一步

尽管实体经济未见起色中国股市依然呈现「疯牛」状态,末路狂奔。融资余额可视为疯狂的征兆之一。

截至4月底,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再度改写历史新高,超过1.8兆元人民币(下同),融资买入金额占大盘成交比例近15%,回顾去年4月,融资余额仅约4,000万元,1年时间成长了近4.5倍,炒股成为全民运动,而借钱炒股更是致富捷径

一般认为牛市有调整才能走的更长远,面对疯牛行情和孱弱的经济,监管当局也拉高分贝进行风险提示,并多方面规范两融业务、限制伞形信托、加快新股发行节奏等,企图减缓牛市脚步

然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市场纷纷猜测政府将推出何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维持经济成长,媒体报导几种可能的政策并称之为「中国版QE」。

根据这些报导,中国将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主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大陆央行)直接购买商业银行资产,或者允许政策性银行用长期资产向人民银行抵押贷款方式。在这些可能的政策中,人民银行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购买金融资产,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因而被媒体称为QE,央行放水让疯牛成了水牛

笔者认为,牛市太快难免引发泡沫化的疑虑,当前蓝筹股本益比约在19倍左右,很难说出现了大泡沫,但代表成长股的创业板本益比已经来到90倍以上,投资人过于乐观的情绪,正在酝酿创业板的泡沫。当本益比成了本梦比,恐惧压倒了贪婪,泡沫破灭只是迟早的事。

在人们渴望牛市的心理下,很容易出现「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奇特现象。例如,一些原本网路科技不相关的公司收购一家网路科技公司,很可能的结果是「猪插上了翅膀还是猪」,但投资者坚信猪会飞,也能吸引资金炒高股价,被牛市冲昏头的投资者们,已经失去了理性

伴随着牛市行情,目前中国的融资融券和伞型信托等业务也异常火爆。简单来说,这些业务就是证券公司金融机构股民提供资金,实现高杠杆炒股的服务。以伞型信托为例,这类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卖出的金融理财产品,然后以信托方式把资金贷款给机构客户、财务公司和个人大户,用于股票市场投资。

透过伞型信托融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杠杆性,目前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杠杆倍数约在2倍左右,意即自备1万元,可以再融资1万元,达到2万元的投资规模。而伞型信托的杠杆率可以达到4倍,甚至更高。投资人可以在牛市中以小搏大,快速赚取巨额回报,加上低成本的优势,规模成长迅速。

然而利用伞型信托等方式高杠杆炒股所蕴藏的市场风险也更大,两融和伞型信托放大市场中的资金量,当投机情绪盛行时,更易推高股票价格,造成股票市场泡沫。一旦市场出现大幅震荡,股市泡沫破裂,投资者将损失惨重,严重者甚至波及实体经济发展。证监会对此类业务的规管,有助于延缓泡沫膨胀的速度,但却无法防止其发生。

近期中国监管层有意为当前过热的A股市场洒水降温,新股发行由每个月1次改为每个月2次,可避免此轮由资金与杠杆驱动的牛市步入过热行情。短期来看,可以缓解当前资金泛滥导致的疯牛行情;长期而言,上市公司增多,给投资者更多选择,可以避免个股过度上涨,以供给促平衡,期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和财政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短期修正在所难免,长期牛市格局仍将延续,预料监管层将会引导A股回归理性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