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中美摩擦可能延续 投资偏重内需及低碳经济
行政团队洗牌,国务院总理有望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任。由于李强是上海封城政策的主导者,市场解读为这代表中国防疫清零政策可能会延续,餐饮等内需消费复苏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退休,刘鹤过去几年一直是负责中美贸易谈判、与美国对话的重要人物;加上被视为比较倾向市场经济的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也将离开,可能意味未来中国对于华府会采取比过去强硬的态度,中美关系的紧绷态势短期较难看到缓解。
财金团队也将换血,现任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人行行长易纲、财政部长刘昆等,均未名列中央委员,中国财政及货币政策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值得观察。
未来在投资方向须关切的重点首推中美关系。美国不久前通过的晶片法案,即要求接受过联邦政府资金的美企,不得在中国增产先进制程晶片。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资金,就不能在中国投资半导体产业。
此外,削减通膨法案也针对电动车电池材料等中国独大的产业,订下供应链必须逐步实现北美在地化生产的鼓励作法。
若中国外交政策趋于强硬,美国也加速产业「去中国化」,则不利那些以北美客户为重心的中国制造业,像是手机零组件代工、科技硬体、电池上游原物料等,未来势必会降低出口占比,更依赖中国内需市场。
不过二十大报告也表达对于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视,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积极稳妥推动碳达峰及碳中和。这代表中国官方对于新能源支持的政策不会改变,也会是未来几年重要的投资主线。
同样随着低碳经济逻辑,新能源车产业也将从硬体制造,逐渐往软体及智能化转型,估计数据中心、云端计算、5G、智慧城市等领域有望成为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
此外,建立生育支持政策及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也是二十大报告提及的重点政策之一。代表官方对于医疗保健行业的支持不会改变,尽管医药股过去两年面临医保政策药价下调的逆风,但伴随获利下修,估值已反映,医药股未来有机会修复。
内需消费方面,尽管防疫清零政策仍会是干扰消费的不利因素,不过地方政府在执行层面已经逐渐取得平衡之道,不致再出现过往暴力封城的状况。且中国若要维持经济成长目标,在出口面临中美摩擦的变数之下,内需必须扮演比过往更重要的角色,历经监管政策的互联网电商平台,或许可望见到估值回升。
再者,从白酒龙头贵州茅台第三季财报来看,营收跟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双位数成长,代表高端酒消费在社交方面还是有很强的刚性需求,即使仍有疫情干扰,但需求并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