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人生启示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个字,却涵盖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内容精华。
其中,所揭示的缘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准确地把握此经的思想内涵,对于学习经教,指导修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经》不仅对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还对人的为人处世有多方面的启示。
《心经》对人生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
使人看破世事;
劝人心无挂碍。
使人
看破世事
《心经》主要是讲般若空性的经典。
在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以般若之智,观察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皆是一种假有,最后都归于空无。
此经所说的“空”,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
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的;我们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的;这一切有相无相的东西在因地上总是空的。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
观世音菩萨在修般若空观之时,观照到五蕴都是空幻不实的。
所以,在后面经文中佛陀告诉舍利弗,既然五蕴皆空,那么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识也都是虚幻不实的。在此基础上,佛陀进一步对舍利弗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最终都将变为虚无。
也就是说,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本性是空。经文所讲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都是无相,都是性空的。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最后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这一点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苦空无常,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执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世事,那么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尘世之间也会少很多纷争,则人世间也会成为一片净土。
劝人
心无挂碍
菩萨能够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目的。
菩萨正是由于依靠般若之智,能够做到心无挂碍。因为菩萨心中没有挂碍,也就没有恐怖,并且远离各种颠倒梦想,从而达到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菩萨修观照般若,心常清净,远离杂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扰,因而能做到心无挂碍,自然不会有恐怖和颠倒梦想。
觉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
就像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如何
心无挂碍?
究竟如何做到心无挂碍,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善于把握当下。
时光流逝很快,世事变化多端。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做过的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去。过去的事我们无法去把握,将来的事还没有到来,我们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
孔子曾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说,已经成为事实的事就不要劝说了,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劝诫了,对已经过去的过失或过错不要去责备了。
如果我们能够不为过去的事而后悔,也不为未来的事而忧心,只是将心思关注于现在,那么我们就会少很多牵挂。
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现在,就不可能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所以,对任何人来说,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现在就没有过去和未来。
其次,正确面对得失。
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有很多人一旦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他就会得意忘形,盛气凌人。因此,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之时,应当保持平淡的心志,这样才不会挂碍太多。
一个人若是心中没有闲事挂碍了,你就会每天过得闲适自在,这样你会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没有了世事的牵挂,你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过一种闲云野鹤般洒脱自然的生活。
正如诗云: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更多修行知识请关注修行科学公众号)
愿读此文者,皆开悟见性。
愿转此文者,皆圆满人生。
愿赞此文者,皆神性具足。
随 喜 打 赏
- The End -
修行科学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领域修行者与科学工作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luchen0209@163.com,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加微信领取无价修行资料
- 修行科学工作室 -
“修行科学”平台旨在传递修行智慧,探索生命科学真谛,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多维视角,诠释自然万物背后的奥秘,结合东方智慧与科学,来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定期推送修行智慧、前沿科学、修炼秘法、易经数术、风水法术、中医养生、人体科学等大量相关内容。
修行科学公众号
修行|科学|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