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之丘/读书心得:我们的幸福时光

图、文/毛毛牙

仔细想想,这是我第一次看韩国小说耶!

这是一本讨论死刑议题的书,刚好最近社会上正因为曾姓凶嫌杀男童的案子,死刑议题再度吵得沸沸扬扬的,所以这本书的出现倒是很应景。

话说在前头,我个人是反对死刑制度的,相关文章也写过很多,当然,我的切入面一直都是法理与社会制度的讨论,而这本书,倒是适度的补充了我尚未提到的部份

人很容易因为片段的东西来误判整个全局,但老实说这也无可厚非,要我们什么都知道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也因此,对于片段资讯所做出来的判断,多少要有一点保留。

我这样说,是因为,在杀人案件里面,这种资讯片段常有高度选择性,受到偏颇资讯刺激之后所做出来的判断,十之八九是有问题的。

就这次台南的案件来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案件有两个主要人物,杀人的曾姓凶嫌,以及被害男童,不过两个人在案件过后,媒体有很不同的处理方式

先说说受害者好了,一般来说,受害者,尤其是未成年受害者,依法是必须加以保护的,比方说个资。当然,因为本案受害者已经死亡,有些秘密资讯也变成了公开资讯,不过当初立法维护个人隐私的目的依然没变才对,换句话说,一堆「男童家境贫困」等等详细报导,甚至连他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的,请问报导这些要干嘛?除了让受害家属一直被提醒这件惨剧之外,有其他意义吗?

相反的,有关曾姓凶嫌,我完全找不到他相关资讯,除了警察转述的话语(而且还是违反侦查不公开原则的内容)以外,没有他其他资讯。

当然,说实在的,凶嫌资讯,也同样是我们不需要特别去知道的东西,不过说实在的,凶嫌资讯对社会的意义比受害者资讯要重要得多了。

对于这种资讯的控制,其实会相当程度的影响社会舆论与社会价值。常见性骚扰或性侵案件的报导,媒体无不将大多数篇幅放在作案细节上面,而这刚好是社会最不需要的内容,因为这些细节引导的价值就是「这些女性自己穿着、行为有问题,引起歹念」。

大家不妨想想,这类案件的描述几乎都是「歹徒眼见被害者颇有姿色,于是心生歹念……」这类的,好像问题出在被害者长得漂亮一样的,至于凶嫌本身心态或人格上面是否有问题,没人关心,反正一句变态就能解释,接着就开始说要切掉、鞭刑肛他或干脆枪毙之类的。

整个处理方式传达的价值就是「谁叫你穿这样的衣服,然后变态该死。」表面上谴责凶嫌是在为受害者发声,其实是伤口上洒盐,因为受害者被迫在媒体上一再看见她想要忘记的屈辱过程,一堆人还疯狂的要把她受害的过程报复在加害者身上,这完全是二度伤害,因为她受的伤一点也没补回来,反而不断被扩大。

杀人案件亦同。

本书在这方面着墨甚多,很值得一看。

这是有关忏悔与原谅的过程。

为何犯罪率最高的族群都刚好是弱势族群,大家有没有想过?因为他们弱势,所以是坏人?是这样吗?就像去年有议员说要用水驱赶游民一样的,因为他们懒、他们没读书、他们穷,或因为他们倒楣,所以他们应该被赶走?那如果他回来找你算帐,又说他们都是罪犯,是吗?

想到有人提出曾性凶嫌是弱势出身,有人抓狂谩骂就觉得好笑,不然日子过得太爽的人,会想要用这种激烈方式以求进去牢里过日子吗?我倒要问问,你们搞这种蔑视他人的社会霸凌,会引起弱势者多大的反扑你知不知道?

要知道,就算是酒驾杀人的叶姓凶嫌,我也觉得他是弱势者,不然他不需要用这种荒唐的方式过日子,虽说我也觉得酒驾的刑责太低,但社会批判的焦点不该搞错。

本书透过一位死刑犯(更惨的是,这是冤狱案件)与前往监狱担任宗教辅导志工女主角间的故事,来说明这些道理。

里面有段话很有意思,是一位监狱的主任说的,他说「看过凶案现场的人都会支持死刑,看过死刑执行的人都会支持废除死刑。」

这也是现今社会的问题,有太多人在案件发生之后,接受了一大堆小故事,有关受害者多乖巧、多可怜、多孝顺之类的东西,不是说不真实啦!不过在死者为大的社会里,随便一个人都会在死后变成伟人。我不是在说风凉话,因为媒体一直在传递的就是好人不长命的价值。

其实死者就是个人,跟我们一样。凶案是社会悲剧,绝不是个人的小故事,如果你不能体认所有犯罪都有社会背景的事实,你就会把焦点放在不该放的地方。

凶手,也同样是个人,跟我们一样。

说到这个就很多人不爽了,禽兽啦!畜生啦!什么都有,然后这就成了受刑人不需要人权的理由了。

我想问问,你到底知不知道凶手为何会成为凶手?因为他出生那天就已经在额头上标记了「凶手」两个字?如果你有兴趣知道受害者的小故事,那加害者的呢?要知道,凶手的小故事,常常都正好是社会的脉络所在,你要说很多人之关注加害者,不关心受害者,其实正好相反,关心加害者的过往是为了避免未来的悲剧,而这才是对受害者最好的关心。

最近刚好复习了蝙蝠侠,大家都知道蝙蝠侠行侠仗义,但有个重点,他跟超人一样,他抓坏人,主要是现行犯(这点尤其重要),然后交给警察,因为他不进行审判

忍者大师要求他杀死一位五花大绑的杀人凶手时,有以下对话:忍者大师:「坏人不会对你手下留情。」韦恩(当时还没当蝙蝠侠):「这就是重点,这就是我们跟他们的不同。」

是他,你为何要把自己变得跟杀人犯一样,要去决定别人生命的去留?不进行审判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有太多人动不动就要判人家死刑,甚至上街游行勒!为了要杀人还上街游行,真是高尚,话说当年耶稣也是这样被杀的。

我们的社会甚至不用看过凶案现场就变成这样的啊!

那为何看过死刑执行的人会开始支持废除死刑?理由就我上面提到的,当你理解凶手也是个人的时候,你就会理解杀人是一件多么恶劣的罪行,哪怕是执行死刑。

不论包装的多冠冕堂皇,死刑就是杀人,而且是集体杀人。要知道,集体杀人,在法律上是要加重的罪行,因为集体暴力是最邪恶的一种犯罪模式。

于是,本书女主角文维贞从一开始接触奸杀犯郑允秀,先是感到恶心,直到最后想要救他。

转变得过程很精采,也因为有很多人的协助才促成这种转变,这部份我不该多说,但有一点我要提,就是受害者母亲与凶手见面时说的话。

改编自小说,同名电影《我们的幸福时光》。 (图/翻摄自网路)

受害者的母亲,在经过多年的沈淀之后才愿意跟凶手见面,她说了不少,但最后她说了:「……在我真正可以原谅你的时候……我会再来……你要活下去啊!一定要活到那个时候!」

我要先说明,受害者母亲并没有原谅凶手,她只是「试着原谅」,因为仇恨太过痛苦,她希望有天能放下这个仇恨继续往前走,于是她希望凶手要活下去,活到能让她安心的那天。

很多人说,凶手要伏法才能安抚受害者家属,是吗?我倒是从没听说过,都是你们这些死刑支持者在起哄的,我可从没听过有谁能在双重杀人暴行之后好好睡觉的,别的不谈,白冰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就说过,她会花一辈子杀死陈进兴,却救不回一个白晓燕,因为真的白晓燕已经死了,但她心理的白晓燕却被她的仇恨一再重复的杀死,理由很简单,陈进兴虽然被杀,但因为失去宽恕与谅解的机会,陈进兴将永远是白冰冰的恶梦。

要知道,我以前在精神科服务的时候,要把患者内心的恐惧挖掘出来,教会当事人面对与处理,是多么困难且要小心的工作,但是这类的努力,只要在马路上放点音乐跟投影片就能摧毁了。

老实说这是很基本的心理分析,可惜有太多人充满了奇怪的正义感,套用他们很爱说的话,「你又不是受害者家属,你怎么知道人家在想什么?」我的确不知道,但有太多心理研究资料可以证明我说的是「普遍情况」(我不否认有少数例外),倒是他们又知道了些什么?

不过,受害者家属要能走出来也不是这样容易的事情,书里的修女就花了好多年的时间才打开当事人心防,不过在台湾,这类服务,恐怕都会被死刑支持者的热血给熄灭了,因为他们在帮倒忙,拼命的往人家心里浇灌仇恨的汽油,然后用他们的热血焚烧人家的苦难。

台湾,的确离文明国家很远啊!

本书非常好看,同名电影听说票房也很好,不过我没看过就是了,但书我可以打包票,真的超赞的喔!

不过,虽然早知道韩国社会风气远比台湾保守许多,不过我没想到保守成这样啊!

--------------------原载于旭日之丘

更多旭日之丘读书心得就在《ETtoday新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