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测风向变了?国文考「髻」要懂母亲、姨娘的心境变化
▲今年学测国文科取材活泼,并且非选部分是以考生熟悉篇章入题。(图/翻摄自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2016年的学测照样出现不少时事与趣味题,如电影「卧虎藏龙」对话、著名歌手张惠妹的「听海」,和引发热议的「歪腰邮筒」,但事后让解题老师大感意外的题目是非选择题第二大题。国文非选的第二题,取材自作家琦君的「髻」,要求学生在300字篇幅里说明文中的3个角色,五叔婆、母亲和姨娘的生理、发式的改变,反映出她们应对人生的心态与感受。
板桥高中国文科的老师官廷森指出,过去非选第二题多是选用「古文30篇」中的篇章,但今年却跳脱出来,选了一篇白话文。不过琦君的「髻」是各版本教科书都有选,学生理应不陌生。并进一步表示,去年学测将「典论论文」和高行健的文章摆在一起,指考出现了白话文「孔乙己」,参照今年学测的「髻」,可以发现「风向转变」了,从古文到白话文,但仍都是学生熟悉的文章。
官廷森说非选第二题难在细节非常多,又有300字的篇幅限制,建议考生分成2大区块,第一块先阐述三人生理和发式的改变,第二块再讲心理和人生调适。补教老师简诤则表示,这一题选用非常著名的女性文学怀旧文章,必须由外在发式,写到内心心境改变,考生必须掌握才能拿到分数,并建议着重在母亲和姨娘部分,五叔婆部分「点到即可」,才能在篇幅300字里完整说明。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