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万个打盹的理由

▶▶ “困”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普遍的一个生活状态,走进大学,随处可见“困兽”的游走。

▶▶ 在很多高校眼中,几点上床睡觉,睡几个小时似乎是学生的私事,一味地拿着“小皮鞭”敦促学生早睡早起也显得有些强人所难,那么又如何能保证学生的睡眠质量呢?这似乎是目前很多学校眼前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本站教育频道实习生

睡眠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十分珍贵,甚至有些奢侈:考前备战考试不能睡,熬夜打排位冲分不想睡,“失眠党”睡不着……总之,“困”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普遍的一个生活状态,走进大学,随处可见“困兽”的游走。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睡眠问题也是煞费苦心,但是即使是定点断网、熄灯却还是无法降低学生熬夜的“热情”。但是在很多高校眼中,几点上床睡觉,睡几个小时似乎是学生的私事,一味地拿着“小皮鞭”敦促学生早睡早起也显得有些强人所难,那么又如何能保证学生的睡眠质量呢?这似乎是目前很多学校眼前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2014年3月,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在课堂公共休息室,图书馆等处酣然大睡的照片在博客网站Tumblr上走红。学生睡姿各异,引发了很多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偷拍同学的睡相并传到博文中。

1.“学霸”:时间不够用 实验刷题、写论文

过于繁重的课业压力是学生熬夜的一个重要因素。以MIT为例,熬夜一直是MIT的一个传统“美德”:写不完的论文,做不完的实验,一波波的考试以及各种形式的小组作业让学生疲惫不堪——这种忙碌和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学生对于自我发展的追求。诚然,处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学生只有不断地推动自己,才能获得成长。当然除了学业,还有一方面是来自社团等方面的活动,这也占用了学生很大一部分的时间。

2.“学渣”:不熬夜不行 恋爱、party、打排位

与很多学霸的理由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学生熬夜的理由却是因为前一天的娱乐活动过多睡得太晚,早上不愿意起床,频繁的聚会、上网使很多学生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013年中国《现代预防医学》杂志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自己“睡眠不充分或者很不充分”的学生比例高达29.45%,每天睡眠在6小时以下的学生比例达15.8%。麦可思对2012新生的调查显示,近两成的新生遇到生活问题,其中22%是“失眠或生病”。

3.失眠党:真的很早睡 却只能数羊天明

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晚睡甚至没空睡,也有人早早躺下,但是无奈却只能数羊数到天明。失眠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有可能是因为自身的身体因素,比如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也有可能是因为宿舍的问题,目前高校都是集体住宿,每个人的作息时间也都大不相同,有时室友的干扰也是影响睡眠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的睡眠问题日益严重,这也引起很多高校开始关注起大学生睡眠的问题。“大学生起床协会”、晨跑打卡、早起免费早餐券……各种鼓励学生早起的方法都被学校拿了出来,但是却发现“困兽”依旧有增无减。相比中国高校的很多做法,美国高校的一些软性方式值得人们深思

1. 亚利桑那大学:“媒体干预”,不睡也要睡

亚利桑那大学采用了媒体干预的方法来催促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习惯性晚睡的学生早早上床,学生打开邮件的时候会看到健康中心发来的“SnoozeLetter”(打鼾信)来提醒学生早睡,里面还贴有睡眠大师提供的常见的睡眠问题的解决方案校园里随处张贴着名为“上床睡觉”的各式可爱海报,随处可见的信息都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

2. 康奈尔大学:改善宿舍装潢舍友之间不影响

康奈尔大学在兴建新的宿舍楼之前,特地找来了心理专家来为宿舍装潢提供一些意见,为的就是能让学生能在更加舒适,更加科学的环境里面睡眠,他开发出一个新的照明系统,这个照明系统要通过特殊设计的床头灯工作,亮度足够学生阅读,但是照明范围有限,让学生能在宿舍中开灯阅读学习,却不会影响到舍友的休息。同时帮助学生设定睡眠生物钟:学生可以设置床头台灯,让台灯在15分钟内逐渐变暗,使人体逐渐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3. 麦卡利斯特学院:小憩去哪儿?

麦卡利斯特学院在这方面可谓是别出一格,为了弥补学生睡眠的时间,麦卡利斯特学院学校特意为学生绘制了“打盹地图”。为学生列出了所有适合课间小睡地点,而且分析了每一个地方的优势和劣势,哪里的阳光舒服?哪里最安静?哪里沙发适合小睡?所有小睡地点,一览无余。

从美国高校的经验可以看出,很多硬性措施比如打卡、晨练有时候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毕竟睡眠习惯是一个人很长时间养成的,早起似乎有些强人所难。除了叫他们早起,中国高校或许能够采用更多引导学生科学睡眠的软性措施,从而让校园“困兽”能够科学安排作息,从而让他们可以在第二天有更加饱满的精力来学习。

(本文主要内容来源于麦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