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指采认时间 应有个基础

受到疫情日益严重的影响新北市22日在中和新增一处筛检站,由于检测病毒方式并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人,一位民众被检测的棉花棒搞得很不舒服,拼命闪躲,让医护人员花了一番功夫才完成检测。(季志翔摄)

卫福部长陈时中公布400例「校正回归」本土个案,是因为「检验塞车」才检出,「校正回归」到5月17日至21日个案数,如此说法让大众一头雾水。学者认为,公布疫调,到底该以采检进行日还是结果出炉时间为主,指挥中心得有个基础,让国人清楚掌握。

台北医学大学数据许明晖表示,采检时间基本上都有两种算法,一是检验采检日期,另一个是因每间医院检验能力不同,病人在采检完毕之后,得做检查,会有结果报告出炉的日期,而指挥中心提到「校正回归」,将采检结果时间往前拉到2到3天前的采检日,因此造成民众困惑,呼吁时间采认得有个基础,才能国人了解。

许明晖说,全球各国每天都会公布各个国家地区确诊数,我政府每日定时发布确诊数,确实有其必要,以作为各界掌握疫情的基础资料,但数字计算基础等方面建议指挥中心得说清楚。

一名开设科普公司朱姓统计专家表示,陈时中提到的「校正回归」,「只是随便瞎掰一个词,白话讲,就是修改数据、调整错误,跟统计一点关系都没有」,指挥中心之前检验量能不足,并没有向社会清楚交代,近日连爆大量确诊,「只好找一个说法,弥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