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在哪?大陆展开考古 文献出入+缺乏证据难寻「真身」

▲这是敦煌阳关遗址。(图/新华社

本报讯

承载着古人边塞记忆的阳关,迎来首次正式考古调查。「阳关在哪里」这一千年未解之谜,或将因此揭开。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专案于2017年9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察队目前已经开始了调查勘探工作

阳关是汉王朝西域区隔的重要地理标志,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汉武帝时期,「列四郡、据两关」中的「两关」指的就是阳关和玉门关。在《汉书》中,西域三十六国与汉王朝的距离都是以阳关为基准,如鄯善国楼兰城「去阳关千六百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代文人笔墨浸润,更使阳关这一地理名词,成为人们承载边关哀愁的文化符号

千年风沙抹平历史的痕迹,「阳关在哪里」竟成千年未解之谜。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俊民介绍,自唐以来,人们对阳关位置的记录和探讨未曾间断。但由于不同文献出入很大、缺乏确凿证据原因,人们对阳关的位置始终没有形成共识,有玉门关以南、红山口、敦煌南湖古董滩、寿昌城葫芦斯台等多种说法。上世纪30年代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展了相关工作,但始终没有寻找到阳关的「真身」。

201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阳关进行了初步调查。2017年9月,「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拟对阳关遗迹性质范围进行调查。

2017年10月至11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和兰州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启动考古调查。

张俊民说,遗迹已被黄沙掩埋千年,考古难度较大,仅靠地表情况难以获得有效资讯。此次考古调查中,联合考察队除了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并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寻找阳关的位置。

目前,联合考察队对南湖周边,特别是古董滩、红山口一带进行了无人机航拍实地调查。在古董滩的全面航拍,取得影像6000多张,可以生成1:500和1:1000的电子地图

考察队完成了40处疑似影像点的实地核验,排除了有可能是古道长城烽台壕堑地点,确认了几处古代水渠耕地村庄遗迹。此外,他们还采集了40余件测年标本,这为进一步认识疑似点的时间、判定疑似点的属性提供了直接佐证。据悉,相关工作还在继续。(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