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眼亚洲/台湾人是文化缺乏者?缺席的婚纱在哪里?

台湾人结婚多半选择穿著婚纱西装西式礼服。(示意图/杰威尔提供)

作者陈庆德

韩国人特别爱选择在秋天结婚,也许秋天在韩国当地素有「男人的季节」(남자의계절)之故,在秋天,韩国男生特别感受到孤单,也因此,多想在这个季节找个伴定下终身之约,结婚的人特别之多;但是先别管季节对于韩国男性、女性的影响,最近春天(在韩国当地称为:「女人的季节」或者是「恋爱的季节」)过后的初夏,笔者也参加了不少场韩国朋友婚礼,例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是在大学院特别照顾我的,慎学长的婚礼。

韩国婚礼,秉持着「快」的原则,一个不到30坪的小礼堂,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送走一对新人,换算下来,急速点的话,一天至少可以送走3-4位新人,也许我们可以从历史沉积下来的韩国人「被害」意识内(请参阅笔者《他人的目光-韩国人的「被害」意识;暂订,唐山出版社),来引申出当代韩国人急速的个性的起源,其中也包含婚礼喜宴时间的设定,就怕外人不知何时打过来、侵略之,韩国人的婚礼也是如此急速地结束,两个小时内,公证家族朋友照相、丢捧花,吃饭,全部搞定。

但在这场婚礼的,让笔者反省的并不是「韩国」本身,而是韩国作为一个方法,如何来省视台湾。

▲韩国婚礼在2小时内全部搞定。(婚纱示意图/Vogue提供)

那天,我记得慎学长对于他自己婚礼庆典应该是经过特别安排的吧?从一开始指导教授在当天都被邀请前来当作证婚人,宴场内学长和夫人穿着一欧式西装以及一白纱礼服,站在礼堂前,接受他们人生重要的一刻,场所中是特别西洋式摆设、白地毯、白蜡烛以及微薰的香水味;而证婚完,学长特别在婚礼安排了两场来宾演唱,分别是由女友人演唱一首西洋歌曲之后,由所上有着深厚基础(韩国)国乐背景的郑学妹,身着一身韩服弹奏着韩国传统乐器「伽倻琴」,以及搭配着一位同样也是着韩服的女士,说唱着韩国传统艺术「清唱」(판소리)表演,来进行最后的证婚收尾动作。之后,就是慎学长的亲戚家族朋友,来一起拍照,结束这场礼堂中婚礼的行程。

结束婚礼之后的用餐,似乎韩国喜宴最近习惯于吃自助沙拉吧来作为喜宴,我想一方面是方便礼堂作业,二方面也节省空间吧,自助沙拉叭从正餐日式寿司、中华炒饭、韩国传统小菜、猪腿,到饭后点心、水果等等,琳瑯满目,这样的自助沙拉吧,也约在一小时之内让宾客用餐完毕,就这样结束了所有的婚礼。

但让笔者感到有趣的,在喜宴用餐时刻中,新人难免都会出来拜会一下(在台湾称为:「敬酒」)亲朋好友,慎学长以及其夫人也不免俗地,也早已脱下在礼堂内所穿的欧式西装、白纱,改以具有「当地文化」的韩服出现,来跟我们这群研究所的学生、师长打招呼。

▲笔者参加学长的婚礼,看见学长和妻子穿着韩服出来谢客。(图/陈庆德提供)

而这时,用餐旁的韩国同学问了笔者一个问题:「台湾结婚时,新人都穿怎么样的服装登场?」在这,也许我们不用追入到近代的婚纱文化,或者是拍摄婚纱照是由西方所兴起入、传入之物的考察,单纯来面对台湾自己,缺席的那一块--婚纱。

在论述台湾文化,最难的就是有关于「缺席」这一块的论述;对于「无」的东西如何论述呢?也只有透过他国的现象,特别是邻近的他国,来看到「缺席」的样貌。而因为缺席的这一块,才让我们看到台湾文化的「贫乏」,以及多元化的「虚假性」。

提到婚纱在台湾人脑海中,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有些人脑海中会想起欧式白色的长婚纱,或者尝鲜地新人拍摄着日本婚纱、最近兴起的韩国婚纱也大有人在,唯独缺席的是专属于台湾人、台湾文化的婚纱。

▲台湾人多半选择西式礼服作为婚纱。(示意图/资料照/取自许慧欣微博)

笔者一向反对把居住在台湾的多数汉人把自己当作霸权,每到要论述「台湾文化」,如同这里的婚纱,就想说原住民的婚纱就能代表台湾的这种论述,因为,这只不过是把居住在台湾的我们当作一个殖民者心态,每当需要来安慰自己时,就把不到50万原着民,抓出来「猴戏」一番,一方面平日疏于原住民文化的照顾、培养,二方面也只不过逞口舌之快的论述,如果原住民的婚纱能代表台湾文化,那我们又算什么呢?居住在台湾多数的台湾人(汉人),为什么需要这50万原住民来弥补我们的台湾文化呢?

我们是不能代表台湾,还是我们本身是文化缺乏存在者呢?…婚纱也是如此。

▲笔者认为,把原住民的传统服饰当作是台湾文化的婚纱,是否代表我们是文化缺乏者?(示意图/资料照/记者吴增煌摄)

如果台湾人自傲有多样的婚纱可以选择,如中国旗袍、日本、韩国或欧式等服装,唯独缺少的就是代表台湾文化的婚纱吧?同样的,对于韩国人他们「更」可以自傲地说,除了中国旗袍、日本、欧式,还有属于我们韩国当地文化的婚纱可以选择呢。奇怪的是,唯独少了台湾这一婚纱文化呢,我真的好奇,如果嫁去台湾的韩国女生,当他们要出来敬酒时,询问着身边的台湾男子,「等会我们要换什么传统服装出来敬酒呢」,台湾男子会是怎么回答呢?

多元文化真正的意涵,是一种具有着主体性,以自己的文化主体与他国文化交流冲撞甚至学习着,但很可惜的,在缺乏婚纱的台湾(或者在许多文化现象的缺席、未建构),迷恋着,或者是「借」用着他国婚纱来无视于自己缺席的文化、虚假的主体性,而在硬言着自己是「多元文化」,恐怕这是大有问题。

笔者也期待,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也希望有那么一天,专属于台湾图像、台湾人的婚纱会编织好吧?

●作者陈庆德,南韩国立首尔大学,西洋哲学组博士候选人,主攻现象学」,着有热销《背包韩语》(联经出版社)、《韩语超短句》(统一出版社)等系列韩语学习书籍,目前在两岸三地已计发表文字150万字,近40本著作,目前沈溺于神话世界、翻译理论分析,以及亚洲文化差异诠释,当然,最爱的还是台湾。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