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片圆筒自制听诊器「减少交叉感染」 登上欧洲科学期刊

▲自制听诊器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图/翻摄自澎湃)

实习记者简立宇综合报导

吃完洋芋片,罐装圆筒还有妙用前段时间疫情大陆蔓延,就有医生发明了自制听诊器,还上了科学期刊。这项发明不是办家家酒,因为在高感染率环境下,前线医护也必须好好保护自己,因此如果每个床位都能有专用的听诊器,就能把交叉感染机率降到最低,这个环保听诊器也就诞生了。

根据《澎湃》报导,中部战区医院胸外科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5名临床医生,在学术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抗疫期间的创意发明,用洋芋片罐装圆筒加上消毒A4纸自制环保听诊器。

在这片论文发表前,医学期刊柳叶刀》(或译《刺胳针》)上有一篇文章表示,应该少用听诊器、多用超音波,这样可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但是这个说法被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高旭辉修正了,「超音波虽然可以提供检测数据影像,但听诊器在紧急状况下非常重要,在资源匮乏的地方基础设备会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工具。」

▼每床都配置一个,降低交叉感染机率。(图/翻摄自澎湃)

高旭辉与其他作者们列举6项重点:一、听诊器不仅是诊断工具,更是医生与病人之间,建立信任、了解身体状况桥梁;二、超音波医生与临床医生有专业化趋势,如果硬要用超音波将增加人手,可能会让交叉感染机率增加;三、如果医生没有先听诊肺部,可能导致误诊;四、在关键时刻能挽救患者生命的通常是随身携带的诊断工具;五、使用昂贵的设备进行检查,不适合对患者做初步诊断或随时监测;六、手持式超音波设备价格昂贵,社区医院或偏乡诊所不一定能配置。

高旭辉和其他作者也在论文中分享自制的环保听诊器,经济的做法可以让每个床位都配置专属听诊器,降低病患间、病患与医护人员间交叉感染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