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政策窮則變 病患不安
民国八十一年笔者开业时还没有健保制度,台湾各种药品的供应蓬勃发展,例如某种降血压的药,有进口的、有台湾药厂制造的,好几种任君选择,只要合乎食药署品质规范,就像台湾各行各业的自由竞争一样,谁曰不宜。
经过了卅多年,台湾GDP大增,最低工资调升十几次,通货膨胀,各项物价自然上升。不过因为健保制度单一买家垄断,药价只有往下调整,不论成本,似乎完全没有调升空间。怪不得许多药品常缺货,甚至一千CC的无菌输液,健保核价卅五元,只有一家药厂勉强生产,其他都不支倒地。若演变成需要再从国外进口,岂不是因小失大吗?
台湾老化严重,诸多长者有三高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病人很多,这类药品用量很大,尚有竞争,我们也可以选择品质比较好的药厂。其实,台湾民众在享受价廉物美的健保之余,许多人希望可以稍微调高保费,让健保制度更加完美;只是历年来政府没有信心,加上舆论偏向民粹,没有人敢调高保费,只能节省再节省。没有想到台湾健保穷则变、变则要取消台湾药品商品名,预计今年十月起,牙医诊所医师开立处方笺的药品名称标示,从商品名改为成分名,任何一家药厂的相同成分药品皆可使用,强迫中奖,若试办良好再扩充到西医诊所和医院。
理论上,某种降低胆固醇的药品,同样的成分,可能有三家外国药厂、七家台湾药厂生产制造,我们医师目前可以指定某家厂牌与商品名;现在却要求牙医师不能指定厂牌,只能开立成分名,随便健保药局给予任何一种都可以。如此便有可能发生健保药局因为业务需要,或是对药厂的喜好不同,病患每次领到的药品包装和外观都不一样,没有安全感。这就好比政府规定机关首长可以配二千CC的车,但不指定厂牌,你可以买最便宜的国产车,也可以买最贵的进口车,全凭采购人员的喜好决定,这不是很离谱吗?
成分一样,但是每家药厂制作的过程却不大一样,还是会稍微不同。如果今天我的诊所习惯了某进口的原厂药品,病人每次领取相同的药品都觉得很习惯,将来慢性病连续处方笺第二次、第三次,如果在其住家附近健保药局领取,都是药品包装与外观不一样的,病人会吃得心安吗?
台湾是富裕的国家,我们应多投资在国民的健康上,真的有必要省钱省到这种程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