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论后新冠肺炎的医疗趋势

工商社论

最近新冠肺炎肆虐,台湾的灾情惨重,大家都把焦点关心在疫苗的取得,究竟应该是进口疫苗或扶植国产疫苗。但民众都忽略了台湾在这波疫情的感染死亡率特别高,即使痊愈了,未来肺功能降低。目前台湾确诊者已逾13,000人,重症病患约有400人,一旦重病肺部组织纤维化,得到重病的人可能终身健康、运动能力都会受损,庞大的医疗费用,也会拖累全民健保财政收支

至于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根据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发展处长黄彦华的分析,「不同于欧美以疫苗为主轴亚洲国家的策略反而是疫苗和干细胞并行。这和亚洲疫苗接种率低、中国大量病患的需求有关,尤其是异体间干细胞对免疫的调节及组织再生的能力。因此,全球干细胞有90%以上,利用异质干细胞于新冠肺炎之治疗。」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政府无视于国际潮流,仍然认为异质干细胞的样本少、数据不多,暂时不予开放,明显错失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事实上,一项政策如果外部成本小,外部利益又大时,政府政策的松绑、开放就会带来很大的国家利益。就外部成本少的观点而言,因为业者的研发受到〈特管法〉的规范。特管法是由业者和特定的医学中心合作研究,在严格的监督及条件下,对少样的病人进行临床研究,借以了解其有效性,它和疫苗有明显的不同。

疫苗临床实验从一期到三期都是选择健康的人;第一期是看安全性、有没有副作用,第二期是测试有效性,第三期则是测试广泛的有效性。反之,干细胞则明显不同,它是专治目前无药可医的病症。第一期就是病人(测试安全性及有效性),第二期是病人(测试有效性及剂量性),第三期也是病人(验证广泛性)!

因此,如果干细胞新药可以进入二期,甚至在二期也有剂量的可靠性下,卫福部可以透过「再生医疗与制剂法案」的立法,使药厂获得5年的临时药证,来治疗目前无药可医的病患,包括癌症、脑中风肝硬化、膝软骨损伤、神经退化、糖尿病肾衰竭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罕见疾病,将是功德无量。

如果我们给予干细胞新药一些空间,业者才能利用我们既有的医疗优势,开发出更好的新药,进而使生医产业成为下一个类似半导体护国神山产业。

就庞大外部效益而言,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台湾特别高,如果透过干细胞的研究可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可以解决重症病人肺部纤维化的问题。不但可以解决病人的复愈问题,恢复其工作生产力,而且可以降低为上述病患终身治疗,全民健保的财政收支压力。同时,各国干细胞的研究都才刚开始,立于起跑点的平等,如果台湾可以开发成功,将成为台湾之光,建立国家医疗品牌形象,为这次新冠肺炎的防疫缺口扳回颜面。加上干细胞的新技术可能带动国际病患来台就医,对国际医疗的产业关联效益更是巨大。

就两岸竞争观之,最近几年来,大陆利用干细胞、中药研究如何解决新冠肺炎的问题。大陆政府一向秉持赛马理论,先行先试,再予以规范。因此,利用干细胞、中药的研究百花齐放,一旦大陆在干细胞研究跑在台湾前头,未来台湾想要争取的国际医疗商机,恐怕也会落入大陆手里。

在新冠肺炎紧急,又缺乏疫苗的同时,政府不要放弃任何可能治疗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对若干外部成本小、外部利益大的领域应该放手让业者推动,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一旦有了初步成果,可以扩大到糖尿病、中风、帕金森症、膝关节髋关节等领域的治疗,为台湾的医疗立下新的汗马功劳,也就是「变则通,通则久」的观念。在安全无虞、国际接轨之下,抱持松绑、产业化思维,让不少新领域在政府的监督下先行先试。相信会让台湾的医疗走得更快、更好。

这几十年来台湾的新药少之又少,主要是被自己的法规绑死,创新、研发只能裹小脚走路。因此建议政府应该是要有一个试验暨监理沙盒,放宽新药创新研发,但严格监督研发过程,这样新药产业才有希望。否则等大陆法规完善后,所有厂商都将跑到大陆去研发。因为现在大陆在自贸区与海南岛,已大力开放新药研发项目及人体实验,只不过是医疗环境、医疗品质和医疗人才不如台湾而已。因此企盼政府把握时机、创造契机、掌握优势,创造另一个有机会成为潜力明星的干细胞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