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看懂采检时间差!400例校正盖牌? 「陈时中VS柯侯」交锋完整看
▲台北市长柯文哲、卫福部长陈时中、新北市长侯友宜。(图/合成照)
记者徐政璿/台北报导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22日)公布新增本土确诊案例321例,加上400例「校正回归」累积案例,共计721例。由于国内疫情爆发以来,首度出现「校正回归」一词,不仅让网友热议,双北也纷纷向中央开砲,引发正反论战。
全国升至第三级疫情警戒的第一个周末假期,今早传出本土确诊爆量,新北市卫生局官员未否认此事,仅强调由指挥中心统一公布;不过,公卫圈以及媒体圈盛传本土确诊达700多例,屏息以待指挥中心公布的正确数字。
下午14时,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亲上火线说明,他表示,今日本土本土确诊案例321例,但有400例是「校正回归」;媒体现场询问,是否可以确认今日确诊为721例,他则回应,这样的报导不尽正确。
陈时中说明,由于先前疑似个案通报的行政程序太繁琐,每一个个案要填20多个栏位,一旦同批案件有错误,整批通报都会卡关,因此有大量通报案件面临「塞车」的状况,大多集中在双北市。
针对「校正回归」被质疑是「盖牌」,陈时中说,「这是掀牌吧」,把事实显露出来,让大家看出每个时期发生的病例数,绝非盖牌。
他进一步解释,透过校正每一天确定的病例数,画出的曲线才具有判读意义,每天病例数、阳性率都对于疫情趋势、防疫政策等有着关键意义,也才能够知道疫情真实的情况,若因行政的问题影响每日确诊病例数,恐影响疫情判读正确性以及后续防疫措施。
▲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图/指挥中心提供)
针对新名词「校正回归」,台北市长柯文哲下午亲上火线,他指出,这是因为检体太多,结果出炉后,登录系统与公布的「时间差」变大,中央应该要有新方法反映疫情状况。
柯文哲也进一步解释,现行的流程是,民众到医院完成PCR采检后,各医院将资料登录上中央建置的「传染病通报系统」,并将检体送至中央指定实验室,检验结果出炉后, 疾管署要先做研判,再送疫情指挥中心将确诊个案编号,然后才是公布。
因此,从采检到中央公布,本来就有时间差,少则3天,多则5天,整个流程,从医院、实验室、到指挥中心,都是中央负责控管。柯文哲强调,没有甚么「地方没有准确把数字回报中央」的问题。
柯文哲指出,过去确诊个案数很少,但疫情爆发后,指挥中心每天公布的数字,已无法反映疫情现况,再加上PCR检体量大增、疫调过程塞车、采检到公布的时间差愈拉愈长,所谓校正回归,只是反映现行制度无法真实反映快速变动的现况。
他建议中央改变作法,告诉国人每日快筛阳性的新增个案数,告诉民众大致的疫情趋势,而不是几天前状况的数字,更不要创造新名词,把已经很恐慌的人民弄得更晕头转向。
▲北市确诊通报流程。(图/北市府提供)
同一时间,新北市长侯友宜也在新北召开记者会,对于「校正回归」,他表示,因为筛检塞车,光是新北市最高达落差6天,他昨天也和卫福部长陈时中热线20分钟,找出详细答案。
至于传出校正回归400例是双北通报慢,侯友宜说,「校正回归」的案例,就连陈时中都在找原因,且新北市只要有筛检到,都快速通报,才能解决问题,不是推卸责任,中央地方要一起面对防疫。
侯友宜指出,因为时间、资讯有落差,往往中央在确诊个案筛检过程中,有拥挤的状况,时间有落差,光新北市最高达落差6天,为了防止造成防疫破口,中央防疫一起来,成立国家筛检队,集合起民间业者力量。
新北市副市长刘和然也会后说明,个案管理通报流程为:民众前往医院采检PCR,医院同步将采检结果提供给民众,并通报中央系统,中央接收讯息再通报地方卫生单位。
刘和然强调,「校正回归」是中央系统有塞车问题,导致时间差,并非刻意延迟通报。
▼新北市长侯友宜召开防疫会议。(图/新北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