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高铁三流管理 80亿人市场被「三重制约」
▲高铁营业里程到2017年底已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里程总量的三分之二。(示意图/CFP)
大陆高铁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随着里程规模不断扩大,民众高频次在城市之间往返穿梭,形成了人流、物流、资讯流大量聚集和高速移动,催生出巨大的内需市场,然而盈利、软体和配套的三重制约,影响了「高铁内需」的效益最大化。
根据《经济参考报》报导,高铁出行近年来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未来也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全国铁路资料显示,2007年至2017年,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75.4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比重由4.5%增长到56.8%,是10年前的十多倍。
高铁的便利为各地带来了人潮,而人潮也意味着钱潮。京沪粤皖高铁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高铁旅游客流呈几何式增长,越来越多的青山绿水,正成为经济发达省份游客的目的地和消费地,「青山绿水成为金山银山」。安徽金寨县的一位农家乐餐馆老表示,高铁通车后,餐馆里红烧肉从人民币30多元一碗涨到了50多元。
▼京沪高铁2017年全年运送旅客突破1.8亿人次。(示意图/CFP)
尽管高铁飞速发展带来的内需潜力巨大,目前仍面临盈利、软体和配套的三重制约。从盈利来看,多数高铁项目恐怕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资金压力会对企业造成压力,仅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就达人民币数万亿,对企业对行业都形成了巨大压力。
某高铁站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高铁车次完全可以提速到350公里时速甚至更高,但是更高时速意味着更高运营成本。尽管高铁提速的社会呼声很高,但企业积极性不高。
其次,部分地方的软体匹配不上硬体的发展,出现「一流的站场三流的管理服务」,比如,北京南站乘坐计程车难、黑车多等。此外,号称「西南在建最大客运枢纽系统」的重庆西站自开通后就备受批评,迷宫式的设计让旅客出站就迷路,排队等车要1、2个小时,甚至引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10块钱带路」现象。
还有产业配套的束缚,中铁隧道局工程部部长陈文义表示,高铁建成后,对交通、旅游有直接而明显的提升,但与当地更多的产业联接仍需要加强,高铁城镇综合体等提法已经提出几年,但目前仍未有突出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