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政策需具「可问责性」 专家:台湾ACIP透明度不及国外

图为疫苗示意图。(图/Shutterstock)

国内新冠疫苗人口覆盖率持续增加中,但对于优先接种对象的排序,如中央地方防疫人员的认定、必要工作者的认定都曾引发争议。专家表示,国外的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在制定疫苗政策时,都会把流行病学、健康不平等、风险因子等纳入公开的会议资料,民众甚至可以旁听,但是台湾公开的资料却只有最终结果,无从得知政策的依据,ACIP的透明度可以更好。

台北荣民总医院今日举办 「协力稳固COVID-19现下、储备未来」研讨会,邀请阳明交通大学公卫所政策法律组副教授雷文玫以「疫苗排序的公平与效率:英美对我国的启示」为题发表演讲。

雷文玫表示,疫苗之所以需要制定排序,是为效率和公平,避免高风险对象拖垮医疗体系的正常运作,同时也让坚守岗位的必要工作者及早获得保护力。

以英国为例,疫苗排序以年龄为主,长照机构住民优先,其次才是80岁以上民众及医护,再来则是75岁、70岁、65岁以上民众,之所以不以职业别来分类,是因认定上有困难,若不精准就会影响公平性,且认定的成本高。

至于美国,除了长照机构住民、医护为优先外,也将必要工作人员纳入第2顺位。这些职业包含警政、消防、邮务、食品工作人员,原因是美国各州都有封城规划,这些对象必须如常工作,原本就被认定为必要人员,加上各州都出现食品、肉类工厂群聚,且这些必要工作者中有许多少数族裔,而少数族裔的重症、死亡率都较高,许多人有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问题。经民调发现,当地也有67-80%的民众赞成让医疗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优先打疫苗。

台湾方面,由于境内疫情不多,因此医护、边境人员都列为优先,不过第2顺位的「维持防疫体系运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员」,以及第7类的「维持国家安全及社会机能正常运作者」的认定却有疑虑。

雷文玫表示,防疫人员比较能够理解,但是什么叫维持防疫体系运作的中央地方人员,这是需要更多说理和透明度的。而第7类的国道司机、摊商都是南北在跑,却局限于北部地区,其余对象则包括警察、宪兵、双北保母、国家考试人员、媒体第一线采访人员等,这些对象都被列在65岁以上长者之先,都需要说理。

「信任不是盲目的,需要寻找值得信任的证据」,雷文玫表示,英国、美国的ACIP都花了很多努力,比如公布委员会章程、组成名单、利益回避的规范、也会在开会前把议程挂网,会后公开会议记录。开会的时候不用预约,民众就可以旁听讨论。会中除了流行病学、生物统计等专家,还会有消费者代民众发声,且委员的任期固定,出缺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争取加入。

雷文玫认为,台湾虽然规定ACIP会议必须录音、公开详细纪录,但是我们的会议纪录却很简略的,透明度可以更好。以最近一次的会议来看,公开的纪录就只有把决议写出,但当中提及的疫苗工作小组是谁、根据什么证据去调整疫苗排序的对象,大家是看不到的。

相对来说,英国的会议纪录却很丰富,雷文玫表示,包含流行病学资料、死亡率、住院的人口和风险因子、健康不平等、疫苗临床试验、治疗的不同方案等皆会公开。她认为,疫苗政策需要具备「可问责性」,而「可问责性」的灵魂在于细致的说理和相对应的证据,如此才能提高疫苗决策的正当性和民众的信任,实现防疫共同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