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缺乏专责防灾单位 阮昭雄提4政策:台北可先成立

▲回想起0206台南大地震,当时的场景仍令人触目惊心。(图/资料照)

记者陈家祥/台北报导

受到年初台南强震的影响,让全台各县市开始关注老屋土壤液化等被忽略已久的问题;除了配合中央的「安家固园」计划进行老屋健检外台北市还自办精确度更高的全市土壤液化区分布概况,让民众能更了解自家住宅所在地的状况。对于防灾领域多有着墨的台北市议员阮昭雄认为,「把事情想到最坏的状况作最充足的准备,才有办法灾害减轻到最小」,因此提出了4项灾政策,目前已通过议会开始执行,进一步提升台北市的防灾能量。

▲台北市议员阮昭雄。(图/翻摄阮昭雄脸书)

谈到防灾,去年和今年分别前往日本美国考察的阮昭雄大开话话匣子,侃侃而谈这次出访的心得。他表示,首先防灾必须要从制度上着手,「人家说天助自助,你要先有办法救自己,别人才有办法救你」;另外,观念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说民间、政府两边的观念,「因为我们碰触到灾害来的时候,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台湾需要的,是一个常态性的防灾专责单位,而不是到了灾害发生时,才成立一个办公室、防灾中心等。

相较于台湾没有专责、常态性的防灾组织,阮昭雄以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为例,其职权分属直属联邦政府,且单位独立、预算额外编列而不归在常态预算里,不受国会监督,「因为这是救命钱,这个年度没有消化完还可以挪到下年度继续用」,整合各部会、协调各种救灾的效率特别高。

对于从中央推动防灾专责机构在执行上恐有难度的问题,阮昭雄认为,台北市如果更积极的话,自己也可先成立,「全地方政府没有人有体育局,台北市是第一个,后来桃园市是第二个」,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危机管理局」或是「灾防局」,跟消防局作一定程度的区隔。或是在市府里设一个灾防办公室,但常态性有专业人员进驻,「比如说跟新工处要什么资料、跟大地处要什么资料,专业人员可以知道,长期做危机管理的控管,地方政府还是可以做。」

另外,从日本参访回来后,阮昭雄也提出了「公家机关企业备粮」、「公家机关定期耐震检测」、「台北市重大灾害紧急救难道路沿线房屋耐震系数检测」等建议,目前市议会已通过,市府已陆续开始着手规划、执行。

在「公家机关企业备粮」部分,市府每年会编列预算购买紧急食粮存放,以区公所为单位,12个区都有备粮;另外,也与「统一7-11」、「全家」、「OK」、「莱尔富」等四大超商以及「家乐福」、「大润发」等卖场签订开口合约,万一发生灾难、通讯中断,当你没办法获取政府物资点等资讯时,你最清楚的是你家附近的便利商店,民众可以到合作单位取用粮食,「你这些物资政府出钱。」

▲台北市议员阮昭雄。(图/翻摄阮昭雄脸书)

而在「公家机关定期耐震检测」部分,工务局建管处正工程师洪德豪表示,市府已有依据中央的规定进行老屋健检,但老屋的「耐震检测」只需要做一次即可,检测一次就要决定是否进行补强与改建与否,因此没有「定期」进行检测的必要。他表示,目前归属在台北市政府管理的491栋建物,已全数完成初评、详评。

最后则是工程最浩大的「台北市重大灾害紧急救难道路沿线房屋耐震系数检测」,洪德豪指出,建管处已发文给27条道路上有老旧建物的社区管理委员会,除了列为优先老屋健检的对象外,也呼吁社区可以尽早进行检测;但因不具强制力,因此无法强迫社区配合进行。根据资料,27条重要救灾道路沿线约有超过8百个社区,目前已申请的有330个社区。

►更多政治影音、报导,请锁定【ETtoday筋斗云粉丝团

►Live!【ETtoday直播国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