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不值”到“一粪难求”——牛粪去哪儿了?
喝牛奶、吃牛肉的你也许并不知道,一头牛一天的排泄物有20公斤之多。在被誉为“肉牛之都”的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的丰都县,近年来,肉牛龙头企业落户带动当地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肉牛养殖基地就在离长江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的地方。
牛多了,随之而来的牛粪也成为了当地最头疼的事。牛粪成堆、臭气熏天……同样困扰着云南大理。大理洱海周边养殖了十多万头奶牛,一年上百万吨的牛粪除一部分还田外,大部分无法处理,被散乱堆放在村民房屋旁、河边、路边,影响村容村貌,更对洱海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而在雪域高原西藏,牛粪常年作为西藏农区和牧区家庭燃料。随着城市通了暖气,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养殖户的牛粪不再作为家庭主要燃料,就只能将牛粪堆在养殖区域周边。
到底该如何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牛粪身上想办法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
三峡库区、洱海湖畔、青藏高原,已经开始了一场将牛粪“变废为宝”的实践。
丰都县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牵上线”,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科技”,在肉牛养殖基地旁建立起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有机肥生产线,把臭烘烘的牛粪“变身”为大有作为的有机肥。
重庆丰泽园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毅介绍,目前以牛粪为主要原料生产一吨有机肥的成本大约在400元,但其售价可达600到800元一吨,如果做成功能性有机肥,价格则能卖到1800元一吨。
不谋而合的是,做了10多年化肥生意的洱海当地人钟顺和,5年前决定将洱海边奶牛的牛粪收集起来生产生态有机肥。
钟顺和的公司建了16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将收集到的牛粪会进行简单的除臭、干燥等处理后,运送到有机肥加工厂,经过两次发酵、陈化等程序,最后装袋,一段“点粪成金”的历程就此完成。
在拉萨,当地针对牛粪处理想出的“招数”是进行干液分离。干粪存在堆粪大棚里制作有机肥,粪液则循环利用冲刷粪道。反复利用多次后,粪液将会被打到由PE防渗膜做成的巨型“热水袋”里。存储到一定量后,粪液通过泵打到山上的油桃园里,通过水渠进行灌溉。
拉萨城关区副区长拉珍说:“以前头痛的牛粪,现在成了抢手货。不只是拉萨,连山南市的企业都到我们这儿来要买牛粪。”
丰都、大理和拉萨三地创建“点粪成金”术,还会有更多“一粪难求”的精彩故事上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一文不值”到“一粪难求”——牛粪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