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好用 陆媒护「简体字」:更好传承华夏文化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香港艺人黄秋生繁体字,引发大陆网友还击与论战中共中央机关报之一的《光明日报》18日刊文指出,简体字较繁体字更容易识记学习与书写运用,作为易学好用的工具,简体字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与熟悉中华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普及华夏文明

向来敢言的黄秋生近日在微博写道,「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他指的正体字就是繁体字。上述言论引起部分大陆网友留言还击与论战,黄秋生删掉贴文,但又更呛辣地说,「干脆注音好了 罗马注音 反正看得懂chau Lee ma」。

《光明日报》18日刊文指出,部分地区民众以及部分海外同胞,至今仍在使用繁体字;研究文字学的学者以及部分书法爱好者,对繁体字也有较深的文化情结,但这不能说明繁体字和简体字有「正」、「偏」之分,对多数大陆人来说,简体字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交流表达的熟练工具,上了年纪的人或许还认识一些繁体字,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绝大多数不识繁体字,也没有谁觉得不正常。

▼很多网页都有分简繁体版。下图为示意图,酷航的Q&A页面。(图/翻摄自酷航官网)

文章说,繁体字只是简体字过去的形态,单就字体形式来说,繁体字身上确实部分承载着简体字所不具备的文化元素,但从甲骨文金文开始,汉字的嬗变、演进总是不可避免地失掉一些文字学、历史学等意义上的好东西,繁体字演变到简体字,同样如此。

换个角度看,简体字身上也承载着繁体字所不具备的文化元素。从本质功用上看,繁体字、简体字都属于人际社会交流工具,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使用简体字与使用繁体字,都能够传承华夏文明。」

文章强调,华夏文明,包括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演变到今天,其实都有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人们都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喜欢被繁文缛节束缚,简洁的价值观与人类追求单纯明净的趣味也非常契合。「可以说,简洁是生活的高境界,也是文明所追求的很高的境界。」

文章认为,较繁体字而言,简体字更容易识记学习与书写运用。「作为易学好用的工具,简体字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与熟悉中华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普及华夏文明。」不论是作为文明载体,还是作为表达工具,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演变,只是载体和工具状貌变化,并不会构成对文明内涵的损害与削减。

文章表示,黄秋生因过半人不识繁体字而得出「华夏文明已死」的结论,大概是一种调侃、戏说,我们不妨一听,然后一笑而过。真正传承华夏文明,我们要做的是多一些虔诚的敬意,无需在交流工具、文明载体上厚此薄彼。

另外,大陆唯一一档文字节目《汉字英雄》的制片人马东,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说,「我觉得黄秋生很可爱,因为他每次都是嘴巴特别大,逮着什么说什么,懂的不懂的全说。」

马东直言自己提倡识繁习简,「就是你认识繁体字,写简体字。因为写字是用来交流的,写简体字的交流成本低效率高。」

关于「华夏文化灭绝」的说法,马东认为「很奇怪」,他说,「以前的社会状态是绝大多数人不认识字,少数人领导记录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今天是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通过文字共同传承和创造文化。这是两个不可比拟的社会状态。所以简单地用简体字或者繁体字来形容华夏文化显然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