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疑助插管染疫 专家吁利用插管箱

桃园医院住院医师在照顾重症病人后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昨推测,医师是在协助插管染疫。(姜霏摄)

事隔10个多月再现院内感染,桃园某医院住院医师在照顾重症病人后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昨推测,医师是在协助插管时染疫,专家呼吁医师插管时多利用「插管箱」,并全副武装、留意穿脱、勤洗手及洗脸。另有专家认为,长期疲劳也是出现意外的可能原因,中央应实施轮调,减少憾事发生。

北医附医胸腔内科主任周百谦表示,病人在插管过程会挣扎,常会咳嗽或喘气,这时会有飞沫的喷溅,且喷出的量超出一般人想像。照顾重症个案时有时需要压氧气球,飞沫也会到处乱喷。

他指出,各医院插管作法不一定相同,疫情刚开始,许多医院会使用「插管箱」,将病人的头隔离在四方箱子内再进行,减少飞沫喷溅,但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这种设备,若没使用,风险就会提高。

另确诊医师虽穿着「兔宝宝装」防护,但周百谦说,兔宝宝装并非把全身包住,也会有皮肤露出,若洗手没洗脸,脸上病毒会在不经意的动作下进入体内。另穿脱过程也可能不小心接触到不该接触的地方,他呼吁医界留意防护衣的穿脱等每个步骤,减少接触飞沫的机会

台大儿童医院院长黄立民指出,台湾过去一整年都在抗疫,靠的都是同一批人力在执行任务,长时间值勤难免会疲乏、劳累。以感染科医师为例,过去一年几乎都在过劳,建议中央实施适当轮调避免意外发生,并应持续强化医护人员的感控训练,不能因连续253天无本土病例就松懈。

他建议,除进行核酸检测,也要进行抗体检验,且现在、解隔离前都要采检,否则只做一次核酸检测就结束,也有半数可能会因敏感度不足而验不出。

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秘书长廖郁雯则说,住院医师适用《劳基法》,但实际工时却没有显著下降。她肯定发放补偿金给医师,并呼吁政府要从医师的排班、值班,确保没有超过1周80小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