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它其实没有什么大道理

因为台中花博的3886到0的「水声川流」引发热烈讨论与分享,让台湾媒体注意到这群专攻科技艺术创作团队「噪咖艺术」,这回我们直击「噪咖艺术」基地,一窥他们丰富的创意和厚实的创作能力是产自于哪里?

噪咖艺术 艺术总监王仲堃,技术总监林维源财团法人数位艺术基金会董事长黄文浩。(由左至右)

Q = 城市美学态度黄董=黄文浩;维源=林维源;仲堃=王仲堃

Q.怎么会想到找那么多跨领域的人来成立公司

黄董:我经营台北数位艺术中心,一开始维源是我的总监,仲堃是我合作艺术家,我们那时在台北数位艺术中心楼下开了一家噪音咖啡厅,那是他们两位首次合作,一拍即合因此成立了创作团体

维源:我们这个时代最擅长的是科技,而噪咖艺术的差别在于,我们是一个「擅长打群架」的平台!每个创作人,身上一定有一份能量存在,但没有人是天下无敌,在不同的领域一定有人比我们厉害的人,于是随着面对各种不一样的场域环境或是需求条件,就会需要不同领域的人出手。我们办了11届的数位艺术奖,这是一个优势,因为我们知道台湾有哪些人、哪些团体他们擅长的领域和适合他们发挥的条件,然后针对每次案件的需求「烙郎」,一起来用群架的方式合作…在这样的脉络底下,发展出很多种可能。

仲堃:维源说的打群架比较像是让这个生态透过不同的结合让大家都有事可以做,另一个实质的回馈就是可以赚钱,有了存活机会。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大学毕业艺术创作人,如果只靠自己是非常困苦很难生存的。但是如果有了团队,力量不容小觑。

【延伸阅读】从身体激发设计能量 2018台湾文博会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新态度)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报导吗?点选疯设计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带你欣赏更多精彩创意!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