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体育弱国 种姓制度疑是根源

特派员看世界专栏拥有近12.9亿人口的印度,最近因里约奥运引起瞩目,但受瞩目的不是奥运成绩优秀,而是36年来印度只获得一面奥运金牌,让印度媒体耻辱形容

印度总统穆克吉(Pranab Kumar Mukherjee)29日亲自颁发印度体育最高荣誉拉吉夫甘地体育竞赛奖章(Rajiv Gandhi Khel Ratna Award),给这次在里约奥运为印度拿下好成绩的运动员,包括拿下1银1铜的羽球角力女将辛度(PV Sindhu)及马里克(Sakshi Malik)。

不过,印度在里约奥运1银1铜的成绩,在参赛各国中仅名列第67名。

调阅奥运纪录,印度从1990年就参加奥运,算是亚洲最早参加的国家(当时为英国殖民),并在1928年到1980年间,靠着在印度流行的曲棍球在奥运拿下8面金牌,但在1980年之后的36年间,却只剩下射击好手宾德拉(Abhinav Bindra)在2008年北京奥运夺下印度唯一的金牌。

因此,不少印度媒体在里约奥运期间,纷纷以体育版头条刊登「耻辱」、「失望」等字眼表达不满,并探讨原因,多数分析认为,官僚腐败,让资源无法真正用在长期培育选手上,是印度成为奥运体育弱国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里约奥运为印度夺下女子体操跳马项目第4名的卡玛卡(Dipa Karmakar),她的物理治疗师被官僚系统以「没有必要的浪费」留在印度;当卡玛卡在跳马晋级决赛后,印度官僚系统才赶快为物理治疗师买机票去里约。

还有印度媒体计算,印度这次发给在奥运夺奖选手的奖金,比平日培训选手的经费还多。

过去两届冬季奥运会印度的唯一参赛代表卡许文(Shiva Keshavan)就一度差点因募不到款而放弃体育事业。他曾说,希望印度能有制度地选拔、培育运动员

但即使报章集中在印度官僚系统投入体育资源不足,选手常因太穷募不到款受训与出赛;但非洲的肯亚中美洲牙买加也很穷,这两国却能长期囊括长跑和短跑等奥运田径项目奖牌

因此,有人认为,印度体育风气不盛,才是成为奥运弱国的原因。

常到中国大陆讲学的印度尼赫鲁大学(JNU)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所教授谢钢(Srikanth Kondapalli)一次比较中印的体育风气说,在中国大陆,大学校园经常可看到很多学生在运动,可在印度的大学校园内,找不到一个人在运动。

40多岁、肚子挺得大大的企业中阶主管库玛(Kumar)也坦承,他自己和朋友之间,确实没有人爱运动,能够想到曾经运动过的项目,只有小时候玩玩板球而已。

的确,在印度,顶多看到小朋友一起在空地上玩着印度全国热爱的板球之外,偶而看到少数年轻人在社区慢跑,但多数人的运动顶多就是散步而已。

著名的印度宝莱坞明星们也不像美国好莱坞明星那样爱运动,要到热衷健身的宝莱坞「3K天王」之一沙尔曼汗以健美形象在萤光幕受到观众喜爱,才带动宝莱坞健身风潮

印度学者马炯达(Boria Majumdar)认为,印度体育落后主要是印度文化没有运动的元素,因为种姓制度鄙视体力活动,注重精神修行,所以现在的印度教育,体育也被放在次要地位。

曾在「印度时报」工作,且出版过印度运动史书籍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森(Ronojoy Sen)也认为,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阶级,让不同阶层的人无法一起参与同一体育活动,成了印度体育不发达的根源之一。

在这次里约奥运后,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设立专责小组,想为未来的奥运做好准备;但想要打破印度体育弱国的现状,可能要从印度人不爱运动的根本观念和教育着手。10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