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台湾」,台湾消失?东京奥运的退与进

▲图为中华台北会旗(图/记者季相儒摄)。

文/高思博

挟着美日印同盟与中国对抗的气势,今年以来,政府似乎认为在两岸关系上可以继续跟北京对抗,从而,台湾也有李登辉前总统等政界人士提出台湾应该在东京奥运正名,争取以台湾的名义出席东京奥运,并获得日本部分政界人士如新潟县柏崎市议员井田孝欧的支持,东京奥运台湾正名连署活动并由日本人永山英树在日本发起,目前为止有十余万人联署。

国际体育赛事沦为政治角力场是司空见惯之事,争取台湾的国际空间向来都是台湾政府与民间一致的共识,只是,在争取参赛弃权之间,中华台北模式的建立旨在争取选手的参赛权,避免过激的政治诉求导致台湾选手丧失参赛权,美好的体育赛事最后使选手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行之有年以来,已经形成我国参与奥运等国际体育赛事的常规,连北京也无法阻止台湾以此名义加入国际赛事,赋予我国在国际体坛应有的空间。

▲图为世界羽球天后戴姿颖(图/记者李毓康摄)

譬如,代表我国的世界羽球天后戴姿颖最近在泰国汤优杯羽球赛出赛,表现杰出,赢得国际注目及国内观众的喝采,其参赛资格就是以中华台北模式,这已是国际赛事的惯例,也为我国选手争取到应有的参赛资格与舞台空间。

国际奥会目前赋予我国参赛的资格是我方争取后才得以建立的中华台北奥会模式,不分蓝绿,执政的政府都能以此模式来争取台湾的国际空间,并保障选手出赛的权益,使台湾优秀的体育选手能够持续国际舞台发光发热。

2020年东京奥运,我国仍能保有以中华台北参赛的资格,如果贸然以台湾正名的方式试图在东京奥运中正名,则是我方主动将国际体育赛事转变成为国际政治的议题并与北京角力,此一转变,看似彰显我方主权及主体意识,实则在毫无战略整体评估的国际现实趋势下,可能沦为美日中角力的牺牲品,最终也损及台湾在国际体坛的地位与参赛资格。

美日中在2018年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框架与国际情势美国在去年年底由白宫公布国家安全报告书,正式将中国列为假想敌,并透过台湾旅行法、美国军舰停泊台湾港口、台美国防产业论坛及台湾安全法等议题,拉抬台湾做为美中谈判的筹码,台湾短时间内看来受惠于美中角力,实则陷入美中博弈中而越陷越深。

▲图为印度总理穆迪访问武汉,与习近平会晤的中国破冰之旅(图/新华社)。

至于日本,在川普美国利益至上的战略纲领下,虽然表面上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但实则上,在川普发动的高关税贸易战争中,与印度立场尴尬,因为日本与印度同受美国高关税冲击,并未因为美日印安全同盟而受惠或减免,促使日印纷纷转向北京示好,印度总理穆迪四月二十七日访问武汉,与习近平会晤宣告破冰之旅,安倍则是于五月九日日中韩领袖会谈中,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谈,宣告中日关系改善,期待重启日中FTA谈判。

都显示日印没有放弃与北京进行经济合作,并期待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行列。在此复杂多变的国际情势下,日印都试图在战略安全与经济合作两个议题领域上在美中之间保持平衡,以符合自己国家最大的利益。

▲图为一带一路涵盖范围图表(图/记者纪佳妘制表)。

台湾必须认清面临的国际处境,采取的战略也必须更加审慎,面临北京的打压国际空间,不能只是关起门来呼吁团结,更应该设法努力拓展实际的国际参与,但若在国际体坛贸然放弃行之有年的中华台北模式,改采台湾正名模式,看似积极进取,实则鲁莽行事

因为,在国际体育的议题领域,我国将成为现有模式的破坏者恰恰好坐实了北京在这个领域打压我国际空间的最佳借口,届时,如果北京顺势以台湾放弃中华台北模式坚持一个国际体坛未承认的台湾模式为理由,而迫使台湾退出所有国际赛事。

事实上不仅体育,甚至包括学术、文化、演艺等领域,如果台湾的国际空间遭到进一步的压缩,台湾优秀的体育选手、学者、艺术及演艺工作者,丧失发光发热的国际舞台,请问,我们届时是否又要将责任归诸于北京,而丝毫不反省自己的策略是否错误呢?

●作者高思博,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世新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思想进击」召集人、前台南市立法委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保留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