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公司」给老师赚外快 教部:研究的服务正夯
▲世新大学其实早有类似的相关机构,就是这间民意调查研究中心。(图/翻摄世新大学民意调查研究中心脸书,下同)
记者卢映慈/综合报导年金改革让许多老师人心惶惶,尤其在高等教育环境里,许多留学的博士宁愿待在海外、享有比较好的待遇跟资源,也不愿回来台湾淌浑水,让人才大量流失;教育部推出「高教深耕计划」,提供20%的经费给老师当「弹性薪资」,也鼓励直接把公司设在学校里,提供研究服务给业界、赚取良好的研究环境与外快。 上周有几位大学校长连署投书,担心年改会成为延揽人才的阻碍,教育部政务次长姚立德表示,台湾除了留才、揽才还要「培才」;老师们有一个很独特的个性,除了好的薪水之外,更需要「能够发挥的研究环境」,让自己专心投入、实现研究抱负,教育部想做的就是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无论是理科、文科都能在上面发挥研究能量、与业界接轨。
姚立德强调,为了达成好环境,除了修正「科技基本法」,鼓励有实质研究成果的老师透过技术转移,自己在校内利用系馆或研究室「成立公司」,没有实质成果、但有研究能力的人,也可以带着研究生进行「研究服务公司」的工作;例如人工智慧的领域,不一定要开发AI机器人,但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帮业界进行分析、逻辑演算,一方面可以变成研究成果,一方面又能跟业界接轨、同时赚取额外的收入。「研究才能非常高的老师很适合创公司,不管是学校还是自己设立都可以」,姚立德表示,受限人力经费的限度,小团队难申请政府的大计划,可是自己成立公司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可以带着毕业的研究生一起工作、有更大的弹性分配研究成果的所得等;做得好,公司营运上轨道,经费就源源不绝,甚至可以成为研究生进入业界的管道之一,真正达到「学用合一」。姚立德也说,校长们的担心其实「无可厚非」,除了提出公司的想法,目前也增加公费留考、留学奖学金的人数,因为他们有回国服务的义务,能把国外的能量带回来;另外,因为台湾人才的名声好,目前也跟全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签约,各出一半的经费让人念博士班、甚至鼓励年轻老师跟博士后研究员出国短期研究半年到一年,跟着国外的名人老师,也能找到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