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肠病毒进入高峰期! 医提「幼儿5大发病前兆」快去医院
肠病毒将进入高峰期!根据疾管署统计,今年已累计20例重症。由于肠病毒最常出现在校园感染,小儿科医师指出,若小朋友出现「嗜睡、意识状态改变、剧烈呕吐、晚上睡觉或白天频繁不自主肌肉抽动、没发烧却脸色发白(心跳变快、呼吸喘)」等,都可能是肠病毒重症前兆,建议要尽速就医。
▲家长应特别注意5岁以下幼童,因为保护力低,容易发生肠病毒重症。(图/台中慈济医院提供,下同)
「肠病毒」病例全年都有,但4到9月是流行期,6、7 月则是高峰期。台中慈济医院小儿科医师黄禹铭说明,随着夏日的来临,家长应特别注意5岁以下幼童,因为年纪愈小,保护力愈低,容易发生重症,甚至有危急生命情形时,可能必须使用叶克膜(ECMO)处置。
黄禹铭说,「肠病毒」是一大类病毒总称,型别众多、传染途径多元、分布广泛且生存力强,曾经在台湾流行过的小儿麻痹病毒,也是肠病毒其中一种,目前除小儿麻痹病毒外,并没有疫苗或特效药可预防或治疗并发重症,无法杜绝后遗症或死亡病例发生。
▲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正确洗手,是预防肠病毒的第一步。
临床上确认肠病毒的方式,最明显而特殊的症状是在手、脚、屁股及嘴巴四处都可能出现分隔开来的很多小水泡,所以肠病毒又被称为「手口足病」,另一种只有口腔会有小水泡的肠病毒是「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中往往嘴巴痛到吃不下东西。
黄禹铭强调,肠病毒发病前就有传染力、感染后可长期排放病毒,传染途径包括飞沫、粪口、接触等,家长照顾上应注意正确洗手与隔离并采一对一照顾,怀疑幼儿园小朋友感染肠病毒时,最好发病第一周回家休息,避免传染给其它人。
另外,正确预防肠病毒的方式很重要,饭前、便后使用肥皂依序完成「湿、搓、冲、捧、擦」彻底把手洗干净,同时以漂白水消毒毒门把等居家环境重点,高温可以抑制肠病毒活性,阳光晒棉被,煮沸餐具餐巾都发挥预防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