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为山民谋福利中国网农带来农村之变

新华社南昌2月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高皓亮 程迪 余贤红)从村旁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牵来一根网线对口支援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部委干部送来一台电脑,让瘫痪卧床7年的农家青年何清龙重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开始了职业网农的生活。从事网农三年多来,更让他所在的这个赣南山区小村庄——江西赣州市寻乌县标乡东江源村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

寻乌县被称为中国脐橙之乡。腿脚不便的何清龙坐在电脑前接单,家人帮忙采摘、打包、发货。在田间耕作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刚开始很不理解,家里的脐橙批量卖给客商岂不是更省事,为何非得零零散散一箱两箱地卖。而在何清龙看来,这恰恰是互联网带给山民的巨大福利,“地里产的咋卖,农民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网农的出现,不仅改变着农产品交易半径和交易规模,更重要的是让手握锄把的农民,千百年来首次对自己的耕作成果有了定价上的主动权。何清龙对比发现,和传统的市场销售相比,网络销售每斤脐橙能多卖3元钱。“因为网农的存在,果农们掌握了更多的市场信息,即便还是卖给客商,在和客商谈判时也基本心里有数。”

网农的出现,还大大降低生产者接触市场的门槛,让农户和客户得以“面对面”直接交易。山里的竹笋、土蜂蜜、野生香菇……东江源村村民进山带来的这些土特产品,通过何清龙的网店送到了消费者手上。为保证时鲜,有的果农索性把脐橙一直留在树上,消费者下订单后直接从树上采摘。

网农送出了农家的土特产,还唤回了在外的农家儿郎。在省级贫困村江西省靖安县罗湾乡哨前村,在外打工10多年的肖敏奇2016年回乡创业。借助邮政公司电商平台,肖敏奇把当地适宜包装上线的农产品“哨云大米”搬上了互联网。“每斤价格比在当地卖高出5-8角,带动每个贫困户平均增收约1500元。”

在距离鄱阳湖不到10公里的江西上饶市鄱阳县银宝湖乡西分村,农家青年江训才两年前从北京一家公司辞职,拉上从事产品形象设计同事朱孜轩,找到在互联网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的高中同学周健武,三人一起回到西分村。两年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成功”的市场探索后,三人最后选中了黑芝麻作为主打产品。联合村民一起成立黑芝麻合作社,与政府产业扶贫政策相结合,立志把西分村建设成鄱阳湖黑芝麻村……

“对个人是创业,对家乡是回报!”这是江训才、何清龙等草根网农的春节心声。他们坚信,农村绝不是乡愁集散地,建设家乡“网农”大有可为。

(原标题:用互联网为山民谋福利 中国网农带来农村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