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波隆那书展线上相约 阿尼默谈《小挽》

漫画阿尼默以《小挽》获波隆书展拉加兹童书奖青年漫画类首奖,虽书展因疫情取消,但线上活动不减,便于评审瓦拉于空中相会访谈。(摘自Youtube)

波隆那书展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取消,但不少活动转往网路持续进行,包含得奖者访问,如今年以《小挽》获波隆那书展拉加兹童书奖青年漫画类首奖的漫画家阿尼默,便受拉加兹奖评审之邀,在线上大谈《小挽》创作历程

波隆那书展于台湾6日晚间释出访谈影片,拉加兹奖评审之一瓦拉(Emilio Varrà)与阿尼默线上隔空对谈,在影片最初,他首先赞美阿尼默的《小挽》非常特别,形式非传统漫画,也不仅限青年阅读,接着便请阿尼默分享《小挽》叙说甚么样的故事,并于何时创作。

阿尼默表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小挽》中的3篇故事源自于自身经历及一些想像出的故事,「主题都围绕在逝去与死亡,但我不是直接描绘死亡本身,而是生者如何去看待、学习、面对死亡。」3篇故事在生命中反复出现超过10年,每一次出现都像是种练习,让阿尼默构思如何呈现,历时3年才将其创作完成。

《小挽》为阿尼默去年出版的首本个人漫画集,过去他的作品多为插画,散见于各报副刊书籍,曾以插画作品〈我曾是棵树,早已是本书〉入选波隆那插画展。首次创作漫画是在2007年,收录在《台北咖啡》中的短篇漫画〈四十七岁的天空〉。

瓦拉描述,在看见《小挽》时,会首先注意到美丽图像,在阅读也能发现漫画独特的节奏、图像分格设计,以及全书几近无对白的方式。阿尼默回应,图像本身有自己的语言,像是会自己说话,希望自己作为故事与读者间的桥梁,让故事于每个读者心中长出不一样的模样

阿尼默回忆,过去都在白天绘制单幅创作,但逐渐的,本是晚上休闲时光所画的漫画,却一点一点占据了全天的时间,「变成另一种像地狱般的过程,虽然我讲出有些负面词汇,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有时候想说来休息一个星期好了,但过了2天又乖乖回去画了,虽然痛苦但很幸福。」

此外,瓦拉也采访了出版《小挽》的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副总编辑林怡君,请他们分享《小挽》幕后出版历程,让来自各国、今年无法参与波隆那书展的爱书人,能借由网路分享知晓更多台湾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