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胃癌风险 医:幽门螺旋杆菌不可轻忽
图为病理切片下胃黏膜腺体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医师提醒,该菌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如有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新竹台大分院提供/邱立雅竹县传真)
一名40多岁的男性,近几个月进食后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故至新竹台大分院生医医院竹北院区胃肠肝胆科门诊看诊,经安排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后,发现胃部有发炎及胃溃疡的情形,甚至于病理切片检查中,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存在。病人在接受胃溃疡相关药物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治疗后,不仅胃溃疡情形获得改善,也成功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国盛行率都相当高,台湾约有3成左右的民众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新竹台大分院病理部医师李宥征表示,临床上虽然幽门螺旋杆菌已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含胃溃疡与12指肠溃疡)的最常见病因,但仅有约1成感染者会进展至消化性溃疡,而多数感染者则是不明显的慢性发炎症状,这时就须通过检查来判断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症状不明显不代表无风险,李宥征提醒,病人在持续的发炎反应下,胃部黏膜可能会发生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等变化,也就是原本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发炎受损,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变成了类似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久而久之,可能变成癌前病变,甚至有机会发展成胃癌的可能性。
幽门螺旋杆菌往往是癌化病变过程中的关键,李宥征指出,除了贲门接近食道处的胃癌外,其余部位的胃癌有8成以上可归因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如常见的胃腺癌,以及发生在胃部的淋巴瘤,都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故门诊有些罹患胃炎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除菌后,不只胃炎症状消失,相对也预防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至的胃癌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李宥征呼吁民众如有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借由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预防后续相关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