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幽门杆菌罹胃癌风险高6倍 台大跨国研究示警抗药性上升

台大内科部主任吴明贤说明,台大跨国研究示警幽门杆菌抗药性上升。(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感染幽门杆菌会增加罹患消化性溃疡胃癌风险台大医院研究团队今(14)日发表一项跨国研究成果,发现亚太地区幽门杆菌抗药性升高,使得第一线治疗药物除菌成功率降低,建议各国必须有策略性的控制与监控,并重新拟定治疗策略,研究成果已经登上国际知名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指出,全世界因为胃癌死亡的人口约有三分之二发生在亚太地区,台湾的胃癌也仍列为十大癌症死因。研究团队成员、台大医院内科部医师郭雨庭表示,过去已经有研究证实幽门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关,相较于一般人,幽门杆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风险增加达6倍之多,如果能够成功根除,就可以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也降低胃癌发生率

台大医院内科部主任吴明贤表示,近年来随着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幽门杆菌的抗药性逐年上升,导致幽门杆菌除菌治疗抗生素最常用的第一线杀菌处方-「三合一疗法」(合并质子帮浦抑制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及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使用7天至14天)在许多国家的除菌成功率低于80%,这样的结果也令人忧心会使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增加。

为了提供亚太地区内所有国家关于幽门杆菌抗药性型态变化及选择恰当的第一线杀菌用药,台大团队、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杜裕康、与澳洲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各国专家们所组成的亚太幽门杆菌疾病联盟,透过系统性文献回顾1990年至2016年期间,对幽门杆菌抗药性及第一线杀菌处方疗效相关的刊登文章进行统合分析

结果显示,亚太地区整体克拉霉素抗药性比率为17%,甲硝唑(metronidazole)抗药性比率为44%,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抗药性比率为18%,阿莫西林(Amoxicillin)抗药性比率为3%、四环素(tetracycline)抗药性比率为4%。

▲▼台大跨国研究分析亚太地区幽门杆菌抗药性。(图/台大医院研究团队提供)

进一步分析也发现,2000年之前至2011与2015之间克拉霉素与左氧氟沙星的抗药性不断往上爬升,又以左氧氟沙星抗药性增加快速,比例甚至已经超过克拉霉素,其他三类抗生素的变动则不大。

至于治疗,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合一疗法,在抗药性比率超过20%的国家,其根除率都低于80%,非常不理想。这样的结果显示亚太地区各国的幽门杆菌抗药性型态有着极大差异,应该重新检视治疗策略,抗药性高的国家甚至于选择过去比较少使用的抗生素来提升治疗成效。

吴明贤表示,幽门杆菌在台湾根除率约在82%,以亚太地区来说算是优等生,不过还是会建议把一线治疗使用天数从7天延长到14天,可以让除菌成功率再增加5%~10%。目前健保给付幽门杆菌除菌治疗仅有7天,未来拟行文给健保署,希望能放宽给付。

此研究结果于今年8月3日刊登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胳针肠胃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受到国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