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门杆菌!除菌治疗可降50%风险
根据国民健康署统计,国内每年新增3700人罹患胃癌,且男性发生率为女性的2倍。国健署表示,虽然胃癌成因复杂,在胃癌的危险因子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提醒如果民众经常有肠胃不适症状应及早就医,有胃癌家族史的民众,应定期接受检查。
国健署表示,根据癌症登记资料和卫福部死因统计指出,胃癌位居国人十大癌症发生率的第8位以及死因第7位,尽管胃癌发生率已从87年每10万人口15.4人,下降至105年的9.5人,降幅近4成,但威胁仍大。
在胃癌的危险因子中,包含饮食过咸、腌渍食物、饮食卫生、抽烟、过度饮酒,以及遗传、慢性胃部疾病,但当中最重要、影响最多仍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国健署表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经粪、口传染,民众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多数人感染后并无症状,部分会因为病症的关系而有不同的症状,常见病症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炎,而胃癌更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最严重的并发症。
研究也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者较无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风险高5.6倍;而根据台湾大学医疗团队研究显示,接受除菌治疗可降低50%罹患胃癌的风险。
国健署提醒,要确保胃部健康,有两部份必须注意:
第一、健康饮食,少吃烟熏、腌渍食物,少食用过辣或过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槟榔。
第二、及时检查及早就医,特别是消除幽门螺旋杆菌。若有肠胃不适症状,如长期胃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差等,应及早就医,若为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的胃癌高危险群,更可与医师讨论是否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感染者须接受除菌治疗并应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