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李开复抗癌600天 大病初愈的反思

文/郑婷方

享誉华人世界的青年导师李开复人生却在52岁时突然大转弯,被诊断出淋巴癌后,勇敢与死神搏斗。休养17个月后,李开复首度接受《远见》专访,畅谈抗癌心路历程。说李开复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华人之一,一点也不为过。更荣登过《时代杂志》(TIME)百大影响力人物

翻开他53岁的人生资历,堪称最精彩的人生胜利组。

1961年出生于台北、11岁到美国当小留学生,26岁拿到卡内基美隆大学电脑科学博士、当上最年轻的副教授,更是语音辨识领域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

人生大转弯〉叱咤风云 死神前也得低头

不到30岁就在苹果担任研发主管,李开复转战微软后,独力建起极富盛名的微软中国研究院,不到40岁便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后来再转任Google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副总裁。

2009年李开复离开Google创办「创新工场」,专门投资新创公司,影响力从科技业扩大到大江南北,微博上粉丝超过5000万人,随便一则动态,都能引起翻天覆地的转发讨论,所到之处被成千上百年轻人簇拥,称他为「青年导师」。

新创公司WritePath创办人金超群回想,2011年时去北京,只要一打开电视就能知道李开复是最当红的火线人物。

然而,这一切却在他还不满52岁时,悄然剧变。

2013年9月5日,李开复在微博上发布,「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隔一天他更新微博,证实自己罹患淋巴癌。

一个月后,他在台北参加《远见杂志》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时,语出惊人地说:「台湾的创新创业环境跟我一样都生病了,要下猛药,我已经准备好了,台湾呢?」,成了当天各大媒体的头条。那是他决定留在台湾专心养病前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虽然李开复仅淡定短短几句话跟外界交代病情,事实上,那时他腹腔中有多达20几颗肿瘤,把检验师吓到脸色惨白,「哇!」地惊叫出声,瘫坐椅上。

当医生宣布他得的是「淋巴癌四期」时,根本不敢直视他的眼睛。朋友甚至劝他赶快动笔写遗嘱,他千头万绪提笔抄写着嘱咐时,怀疑着是不是人生只剩最后100天?

这突然的严重病痛,简直把人生一路顺遂的李开复推到死神面前般当头棒喝,修了一课死亡学分,也让他反思人生的意义。

安静休养的17个月中,李开复第一次慢下脚步调整生活,人生有了全新顿悟,还把过程写成新书《我修的死亡学分》。主题与他过去畅销书《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或给青年写信时那种慷慨激昂的鼓吹奋起不同,他不再大力宣传要如何改变世界,而是诚实面对自己。

经历大病的他,无私分享认识癌症、如何调适压力、改变生活作息等生活细节。

他对自己50岁前的人生深切反省,太功利、太傲慢了,做任何事都不自觉地用数字来决定,「演讲场子没有1000人不去,有人发Email问创业问题,只回复有可能成功的,要见记者得先看他的读者群有多少……。」

生病后他领悟到,「如果把影响力当成唯一的目的,成天想着改变世界,就会有点走火入魔。」

在新书中他形容,「耽溺在浮动的快感中,走到哪都有粉丝围绕,我像机器一样盲目地快速运转,我心中那只贪婪的野兽霸占了我的灵魂。」

历经病痛后,如今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开复。

找寻新价值〉步调放慢 不再跟时间赛跑

2015年的初夏早晨,不到7点,李开复一身宽松黑色运动服,踩着球鞋出门,先到公园附近绕绕,登上能俯瞰漂浮微云的台北城天空线的小丘陵,再往天母后山水管路古道走去。

跟着李开复的脚步上山,踩踏苔痕石阶,先经过一片翠绿竹林,行过藤蔓攀附的老树,滴淌露水的蕨叶及姑婆芋,呼吸漫在空气里的野姜花香,听着夏日鸟语脆鸣,淙淙泉水涌流……。这是2013年前,他从来都没想过的闲云野鹤生活。

就在不到600天前,李开复的生活方式跟现在天差地远,人生目标是「世界因我不同」,追求最大化影响力,从不运动,不愿花时间在任何觉得不重要的事情上,更自豪是「铁人」。

彼时,李开复的公众印象,是千篇一律熨烫平整的深色西服,发型有条不紊,表情泰然自若很少变化,行事谈话从容自律而精准,如同一台精密机器般高速运转,「我在大公司那么长的时间,学会了很多自我包装的方式,不让人看出任何弱点,就算心中对一件事情担心紧张,外面也不会看出来。」

以前的他不太旅游、没空看电视,半夜里一有邮件或讯息提醒,马上就爬起来精神百倍地工作,分秒间处理回复,最疯狂的时候,「凌晨把最新消息全都看过,加上微博上很多人是夜猫子,口水战都是半夜发生的,半夜里起来正好一次补上昨晚的事,备好隔天的十几条微博。」

罹癌前他完全不在意小病小痛,长期失眠就嗑安眠药入睡,精神不好则猛灌咖啡,一天能牛饮六、七杯,还佐以一大杯浓茶提神,背上因为长时间压力长出一条肉脊椎,时常要曾当过奥运国手的按摩师傅强力推拿揉开,才能缓解紧绷。

有媒体形容李开复,就连眼皮眨几下仿佛都经电脑程式计算,他自己则比喻,「每天早上5点钟会准时睁开眼睛,好像就连睡着,头脑都还在算跳了几下。」

体验平凡美〉心随境转 闻出淡淡桂花

三年前到欧洲出差行程,就能见识李开复的超人程度,同事帮忙他安排紧凑行程,16天内跑遍11座城市,总是凌晨4点多起床,半小时内出门赶最早班的飞机,一天最多能见五个投资人,马不停蹄跟时间赛跑。

那时候的他,因为狂赶时程免疫力下降,患上带状泡疹,头上长满红点脓包,仍不以为意的工作。除了公司业绩成长,个人还有KPI,每天发十条微博,增加一万名粉丝。李开复的五姊、知名心理咨商师李开敏指出,就算跟家人在一起,李开复还是在刷手机、回讯息没完没了。

太太认为我没救了,不可能改变我的工作方式,」李开复说,太太谢先铃最大心愿,就是哪天退休,搬回台湾,「我告诉她或许60多岁,就能交棒年轻人。但这一切都提早了。」

李开复好友、肯梦学院创办人朱平说,这次生病或许是最好的老师,让他暂时脱离压力大到不行的创投圈,「不然以前的他,就像在一个跑步机上下不来。」

知名媒体人、好友李涛想起,他曾经跟李开复坦白:「有些朋友觉得你好冷哦!」李开复听到时还愣了一下说:「怎么会呢?我不是这样子的啊!」

「我比较喜欢现在的开复,」认识多年的噗浪创办人云惟彬分享,现在李开复看得比较开,也开始放松,「现在敢跟他讲,『好累喔、想休息一下』,以前不敢跟他讲这种话!」

一场大病让李开复体悟,纵使过往在商场上叱咤风云,面对病痛时人人平等,还是得忍受30公分长针慢慢扎到肚子里的几十次检查,挨过化疗时遇上的严重副作用,如呕吐、便秘、食欲不振及体力不支。

病中访友,也让李开复当头棒喝,他闲卧朋友躺椅,赞叹着三、两株桂花发散的淡淡清香,却被吐槽「那些桂花种了快十年了!你又不是没来过,」让他十分尴尬,原来过去的他是「人在心不在」,从未察觉环境变化。

弥补亲子情〉重新学做爸爸、儿子、老公

李开复在台北第一次治疗结束时,从冷冽医院走到户外,那是和煦的好天气,他第一次好好感受这平凡到不行的时刻,「阳光下的台北美得像梦一样不真实,我忍不住在心里轻轻喟叹:『喔!真好,真好啊!』」

过去,李开复鲜少运动,就算偶尔站在跑步机上,还是边跑边播放重要的演讲影片,一刻不让脑筋停下来,但现在的他,一周有三天亲近自然,爬山放空,偶尔还跟女儿一起上楼顶天台,观赏星空,还开始看女儿的功课

他尽力弥补亲子时光,在病中陪着有艺术家天分,却讨厌单调死板背诵的小女儿李德亭准备SAT考试跟申请大学,「如果不是这场病,我很可能还陷在忙碌中,错过一个才华横溢、心思敏锐的摄影家。」

李开复跟小女儿一起订功课表,陪写功课、想办法帮她找方法背单字。譬如「languish」(懒洋洋)这个生字,他取其谐音Lan=懒,guid=squid(鱿鱼),要女儿想像有只懒惰鱿鱼,伸懒腰的样子,化解困难生字。

五姊李开敏直接地说:「开复在北京,基本上是缺席的爸爸,但这一年多真的改变很大。」小女儿李德亭则分享,现在爸爸很少在外面应酬吃饭,睡觉睡得早,半夜也不爬起来工作了,「终于有空跟我们多说话,跟我们出去玩。」还私下传简讯,「亲爱的爸爸,全台湾大概没有第二个爸爸会陪女儿背单字。」

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多了。李开复的母亲王雅清女士在43岁时才生下他这幺儿,极尽宠爱,现在高龄96岁。过去住美国、北京的李开复一年至多放假回台陪妈妈,「那时候觉得这是可以做的极限了!」

不像过去,陪妈妈吃饭时,还烦躁地收发Email,现在的他可以一整个下午陪妈妈坐在沙发上发呆,或一整个周末跟姊姊陪妈妈打糊涂牌、抛接小皮球。

太太谢先铃更是李开复觉得亏欠最多的人。他回忆,以前每次要转换跑道,从美国到北京,总是今天辞职,明天就到新工作报到,甚至要开个记者会大鸣大放,让全世界知道,却没想过家庭牺牲多大。「每次我把整个家连根拔起,他们就失去原有的一切,交友圈、生活环境无法继续,全得重新适应。」

李开复病中体悟,「不再只把剩余时间分给家人,而是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谢先铃也多次在病床前要他保证:「绝不回到过去没日没夜的生活。」

展现亲和力〉身段变柔软 对后辈更体贴

这场大病也牵起李开复跟素不相识的病友缘分。一位任职科技业主管的Neil,年方37岁,去年被诊断出罹患滤泡性淋巴癌,跟李开复状况雷同,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却让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的Neil措手不及。

人生陷入黑暗的Neil透过脸书发讯息给李开复,试着紧抓一根救命稻草,没想过几小时后就得到回复:「Neil别担心,一定会好的。另外,现在免疫治疗进步非常快,基本上我们在和癌细胞赛跑,而且应该会赛赢的!」

「一个鼎鼎大名的大人物,却愿意花时间鼓励我这默默无名的小子,」Neil回想,每次他只要觉得治疗难过,信心崩溃,都会写信给李开复,每次都能得到实际的建议和满满能量。

对台湾的年轻创业者而言,李开复的改变,更是一大福音。

之前,一家新创公司要见到李开复难如登天,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先通过投资经理那一关,再交给总监审核,总监决定后才能见其他合伙人,否则就要有名人推荐,甚至赫赫知名的学历与成就,才有零星机会面见李开复,碰面也是30分钟为限。但现在的他变得随缘、随兴所至。

知名作家、Start Up Taiwan创办人王文华回忆,2014年曾邀请李开复担任非公开创业活动的导师,跟一群年轻创业家交流,那天交流分上午跟下午,他很慷慨拿出一整天。

不同于一般创业导师,总喜爱诉说形而上的大道理,李开复给创业团队的帮助很实际。比如创业者要进入日本市场,他立刻建议日本可找哪些创投合作;比如创业者跟大陆公司谈合作,他建议谈判时具体的技巧如何,甚至记下创业者要和哪个人接洽,回去发一封Email,帮忙联络

创业做漫画经纪、文创内容的友善文创总经理王士豪,也透过脸书诚恳发信,没想到短时间就收到回信,邀他午餐会谈,一谈就快两小时。

王士豪第一次和李开复碰面,李开复一听完他的生意模式,立刻点出盲点:首先,千万不要以为拿创投的钱是欠了别人,第二,去大陆做生意,狼性要足。

同是新创团队的云深创新执行长彭念劬则提到,以前跟一些创业导师交换意见,总是点评完了就结束,没想到回家后还收到李开复的Email,脸书也加好友,还介绍不少人脉,「他不像指导者,而是设身处地帮忙。」

简单过生活〉落脚山林间 修建梦想家园

李开复去年更深度参与公益活动线上媒合平台「善耕365」的组建,好几次跟一群20岁出头的小毛头讨论网站架设,教他们如何系统化、数据化评估平台效能,如何快速迭代,而不是像过去凭感觉做事。

26岁的善耕365媒合平台总监许明翰说,李开复提醒,网路业做到60分就要推出去给用户测试,千万不要以为要做到100分,因此,本来今年才要上线的网站,去年10月就推出来了。

热心参加讨论的程度,连好友李涛都笑说:「你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怕掉身价?」

休养过后,李开复今年农历年后适度回到创新工场工作,但大胆放权给年轻的管理团队,却意外发现公司以一种「没有英雄、人人多出一份力」的模式运行,甚至投资回报比以往还要好。

回台养病后,因为小女儿德亭高中学业,李家人先在天母赁屋居住,接着看了60、70栋房子后,他们选择落脚外双溪,那里背倚着蓊郁树林,溪声潺潺。这一年多来,除了治疗,李开复还忙着设计、装修新房。

他为了把美景尽收眼底,请专人打掉一面墙,换上大片玻璃窗,他也帮爱下厨的太太打造100分厨房,去搜寻全世界各种适合的产品,联络货柜寄送,「这是生平第一次,这么事必躬亲地一件一件打理。」大女儿房间要有熊、又要日式风格;小女儿要一座能爬上去、架高的床,让她能俯视房间各个角落……。

如果熟悉李开复,就会知道身为电脑科学博士的他,对于建筑设计十分着迷,多年前住在美国加州时,曾与太太运了一批大理石回家,两人趴在地上,一块块按照纹路拼装1000多块大理石板,让本来不愿帮他们施工的技术人员都看傻了眼,如今漂泊多年的他们落脚故乡台湾,再度重新修建一幢梦中之屋。

现在李开复恢复良好,体内已看不到一公分以上的肿瘤,走过大病幽谷,修了死亡学分。他说:「现在的我仍和过去一样热爱工作,但学会放下偏执,不再被世俗的名与利蒙蔽初心。」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7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www.gvm.com.tw】【立即购买远见杂志7月号: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