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台湾创业环境 李开复:进步速度远远远远慢于大陆
「台湾高科技产业跟我一样生病了,正逐渐失去创新创业能力。」这是创新工场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2年前得知罹癌后所吐露的心声,当时他也试图开出一些药方,不过,时至今日,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依旧,对此,李开复28日表示,台湾科技创业环境在过去两年其实已有进步,但速度远不及美国、中国大陆,因此差距反而拉大。
李开复过去曾任职于不少科技人心中的前几大殿堂──苹果、微软、谷歌等知名公司,并于2009年创办创新工场,盼协助青年创业。他认为,台湾科技产业的创业环境在过去两年已有进步,但速度远远慢于美国,更「远远远远」慢于大陆,因此差距反而拉大。他建议,创业者当下不妨多和大陆、美国交流,甚至结合「产生所谓的混血团队」。
李开复进一步分析,台湾投资人虽开始有年轻人崛起,但绝大多数仍是年纪大、不了解新科技的老人,因此始终未能走出去,「一个健康的创业环境,需要优质的早期投资人,而不是那些只看晚期的人。」李开复口中的早期,指的就是创业初期,也是创业者最艰困、最看不见利益回报的阶段,因此不少老一辈、手握资金的投资人并不敢冒险,却也往往因此错失「潜力绩优股」。
他提到,台湾过去30年间最成功的企业家,都活在硬体竞争的时代,往往只看见用资金所建造的工厂;现在全球顶尖的创业模式,投资人反而只能占一点股份,且不具决策能力,「一些老企业家、老创投,脑子害怕,转不过来。」另一些则还在学习,因此,若要解决台湾环境的当务之急,就必须引入一批具有国际思维的投资人,此时,政策必须多给他们一些信心,设法增加吸引力。
「但就连政府施政,绝大多数也搞不清早期投资、晚期投资之间的差别。」李开复直言,创业晚期并不需要政府帮助,反而早期才需要,就是因为投资风险较大、传统投资人投资意愿较低;此外,他也观察到,政府机构支持创业时,不自觉会考虑到就业因素,但创业一开始目的并不在创造就业,再加上政府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并未完全顺畅,「因此台湾虽有进步,但距离理想状态还很远。」
资讯恐慌症发作?下载「ETtoday新闻云APP」快速补给→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