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台湾文创西进 筑梦1000个小镇
文/邱莉燕
近30年来,中国沿海富裕,城市建设蓬勃,农村的发展却停滞了。为改善城乡落差,中国积极推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等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培育出众多的美丽乡村与1000个特色小镇。让农村迎向现代化同时,也保存传统文化,永续发展当地产业。
由于台湾社区营造、地方文史工作经验丰富,中国相关单位频频向台湾人才招手。例如,进驻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景区的小镇文创创办人何培钧、前进福建嵩口古镇的打开联合文创舵手刘国沧,以及薰衣草森林集团、意核设计等团队,纷纷为两岸社造合作搭建桥梁。
继早年的制造业、科技业与服务业登陆,台湾文创、旅创、农创人才正大举西进一展身手,准备创造新时代!
仿佛一夜之间,整个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乡村大开发。
近30年来随着中国变富裕,农村却病了。为了改善这种落差,近几年来,由大陆中央最高层推动的乡镇脱贫政策,一波又一波,轰轰烈烈推进中。
首先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美丽乡村计划,希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2016年,中国国务院再推出《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希望推动具有明确性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点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田园综合体,希望农村小镇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就这样,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等计划,一个又一个,正在大陆全面推进,不仅希望广大农村迎向现代化的未来,还要不失去传统文化特色。 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培育出众多的美丽乡村与1000个特色小镇。
巨大的市场需求突然兴起,如同水漫金山,也淹到了台湾。
台湾社造经验丰富 大陆海外取经首选
台湾从1990年代起推动社区总体营造,地方文史工作经验丰富,加上文创产业发达,成为大陆崛起的乡镇建设运动取经的第一首选。
若说,历经1990年代的台湾制造业西进、2000年的科技业西进,2010年前后,则是服务业跨足大陆。如今,令台湾深以为傲的社区营造、在地文史经验,也展开了西进步伐。
创办16年的台中新社薰衣草森林,旗下八个休闲餐饮品牌,涵盖「三创」──文创、旅创、农创,加上吸引青年返乡,看在大陆人眼里,简直是乡村复兴的最佳示范。薰衣草森林执行长王村煌表示,自从三、四年前,大陆参访团前仆后继慕名来台湾考察,团数之多「令人应接不暇」。
在大陆的农村复兴领域,来自台湾南投的小镇文创创办人何培钧,也是神级般的存在。
赤手空拳将900坪的竹山三合院废墟,重建为「台湾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让没落小镇变成观光奇迹,苦乐交织的过程,是大陆农村旅游开发业者心目中的传奇。
2016年何培钧第二次到大陆演讲完,就有一堆合作案主动找上门,多到他都眼花了。「你很难想像台湾十几年前就流行的民宿,在大陆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何培钧说。
最后,他选择了湖南省常德市的桃花源景区合作,预计在一个大景区中,打造一个社区文创典范。主因是举凡合作年限、招商业态、支付给合作方的金额等,均一一载明,「让人放心不少。」
经验输出〉文创、旅创、农创大军西进
除了台湾知名的薰衣草森林与小镇文创,近几年来还有许许多多台湾文创、旅创、农创大军,纷纷西进,参与农村改造,活化农产品、观光等。
2017年起,在浙江台州与衢州蹲点做社区营造的意核设计策略长蔡幸爵,察觉了一个很明显的改变:「三年前我们跟大陆人提社区营造,没有一个人听得懂,以为社区营造就是造桥铺路。」意核设计在那时候很辛苦,现在却有大把的机会碰到自动找上门的案子。「乡村活化或古镇再生,台湾已经在这个领域变成一个输出经验的平台, 甚至是品牌的保证,」蔡幸爵说。
2014年便担任福建嵩口古镇复兴总顾问的打开联合文创主持人刘国沧,也因为工程的第一阶段端出了圆满的成果,2017年7月再度接到福建另一个千年古镇泉州洛阳镇的委托,协助重拾居民对于昔日光辉的集体记忆,勾勒明日小镇的想像。
意核设计策略长李承翰观察指出,台湾社区营造从1994年以后启动,曾引发了大批农村青年返乡,培养出数量庞大的社造人才,如今均成为内地非常需要的社区营造人才。
台湾人才有西进机会,是因为大陆乡村建设的模式良莠不齐。
大陆美丽乡村初执行时,大多被解读成「给老房子穿衣戴帽」,一律在古老的木墙上糊水泥,然后涂白漆,再把屋檐喷成红色。大陆乡建界戏称:「刷白勾红,就宣布美丽乡村建设做完了。」
走遍中国各省乡村的参见庄主创始人木尧,经营着推广中国农庄休闲的自媒体,曾亲眼见证美丽乡村拉皮工程的破坏力。他指出,最令人诟病的是民间资本进入乡村,拿地圈钱搞房地产,丝毫不管开发是否会造成环境灾害,更遑论激发小镇的内在活力。
例如,一个位于福建闵清的美丽古村落,拥有大片未被毁坏的古楼,雕梁画栋完整保留,既有朱熹曾经在这里当官的文化底蕴,又有非常独特的山水资源。结果,地方政府花了1000万人民币做了「刷白勾红」,彻底破坏了古迹。「政府工程所谓的进化,却造成乡村满目疮痍,」木尧痛心说。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特色小镇,原意是小镇该根据特色升级,比如体育小镇、瓷器小镇、影视小镇等,由中央提供土地、资金、税收优惠等资源配套。但问题出在,大陆对于乡村建设的思考仍是招商引资。
警觉到特色小镇可能走上了歪路,近日大陆中央不得不发出了众多的官方声明:「不欢迎没有灵魂的地产商参与特色小镇的开发经营。」
更舍本逐末的是「把农民清空」。受邀参访过众多农村项目的王村煌观察到,大陆做乡村建设很多是按照房地产的逻辑,把原来居住在当地的人迁走,从商业获利的角度出发,让乡村失去真正的田园归属感,只有空壳没有灵魂。
加上施政指标的压力,复制能力强的地方政府互相抄袭模仿,所谓的美丽乡村变得不美丽,特色小镇变得没特色。
不少人痛心于乡村建设的乱象,而台湾这群社造人绝对是可以参考的专家。
由于台湾社造的强项是规划及较为细腻的品牌操作经验与能力,到大陆发展属于经验输出,不用投入太多资金,多为轻资产投入。以何培钧在湖南为例,只需要租一间自用的办公室给团队使用,委托方支付给台湾专业团队的是顾问服务费。
曾参与过台湾第一个社区营造、苏澳白米木屐村的意核设计执行长戴瑶强发现,大陆做社造的第一批人,与台湾「大不同」。
「台湾是对乡土有情怀的人,大陆反而是共产党员,」戴瑶强说,归根结底,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皆是政治大环境下的产物,风筝的线还是捏在政府而非市场手中,于是地方党员率先被动员投入。
「大政府」思惟,却成为台湾社造团队西进时要适应、沟通之处。蔡幸爵以自己经历指出:「大陆的工作方式是要你跟着他的脚步速度,过程中会遇到什么窒碍难行的情况,也不太想去了解。」
当社造西进,台湾的慢遇上大陆的快,会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浮躁气氛下,如何拥有自由空间?
不忘初衷,是多数台湾社造人坚守的原则。
「如果是地产开发,给我再多钱,我也不会做,」何培钧说,底线就是不能回到地产开发,否则没有必要从台湾飞那么远来,只做招商。如果对方能够接受这个底线,意见不同可以试着包容,找出最大公约数。
不约而同,蔡幸爵也是同样的想法。
「很多案子表定要签约,却在最后一刻叫停,就是因为可能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蔡幸爵笑着说,要有抗拒白花花的银子的勇气。
蔡幸爵说,台湾社造经验在乎的永远是人,需要细致规划,进行陪伴:「理想是在我们离开后,当地的人能够接手继续社造。」
擘画台湾愿景 变华人社造育才重镇
在大陆的社造实践,也可以回馈给台湾。
「大陆想学会台湾的经验,人员可能会送到台湾做训练,」何培钧说,台湾在地发展的经验输出后,不是产品回销台湾,而是大陆人可以到台湾上课,让台湾变成华人社区营造学习的重心。
台湾的观光产业以行程导览、DIY加风味餐为主流,这样一条流于形式的公式,其实是劳力密集度非常高的产业,利润率也低。未来如果能变成一种教育学习行业,产值会增加很多。
「一家餐厅从本来做菜给人吃,进化成为教人如何创造有理想的餐厅,」何培钧指出,从收餐费变成收学费,产值不可同日而语。
或许,以后的两岸交流会聚焦在人、文化与价值,不再只有产业、获利及价格。台湾文创、旅创、农创人才西进,正在创造新时代。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9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goo.gl/5S7h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