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小英总统的D-Day
2020年总统大选终于在众声喧哗中选出了未来四年的台湾领导人。我会以「众声喧哗」诠释这次选举,其来有自。
毕竟,对所有外媒来说,这应是台湾史上最具关注度的一次选举;就美中两大强国而言,也是他们使力最深的一回;以台湾选民的视角,韩国瑜盖牌后,民调瞬间扑朔迷离,进而让一开始十分笃定的盘势打了马赛克,最后致使患得患失的两大支持阵营,纷纷现身表态,冲高了投票率。
照理说,既然选情如此火热,加上当前传媒平台又这么发达,应能在选前为未来台湾讨论出最适的路线。而且,就算无法梳理出最佳政策,最起码也能依稀辩证出台湾人的「最大公约数」。
殊不知,整场选战下来,该有的政策论述几乎被铺天盖地的八卦、戏谑给取代,所以当张力十足的选举大戏结束后,留给全民的,是一些若有所失的「政策悬案」。
尽管拿到817万票的小英成了史上最具民意基础的总统,然而,从韩阵营仍较四年前的朱立伦多拿了171万票,加上国民两党的政党票又是五五波来看,都在在显示,台湾并未如想像中的共识渐成。
于是,小英总统依旧得面对分歧对立的意识型态,而台湾人也愈来愈难糊弄,「下架政治人物」已成为选民惯性,可以想见,未来四年并不轻松。
或许因为《远见杂志》向来关心未来趋势和国家产经格局,在选前,主跑各路线的同仁们,就接获产业各界的请托,纷纷希望能借由媒体的力量,告诉未来的总统:「台湾所剩的时间不多!」
确实,在我们倾听、搜集各方意见后,竟发现,除了现下吵得纷纷扰扰的年改、党产、低薪……问题外,台湾居然还有太多从前未被仔细论述,但既急又重的「癌末」议题,若再不解决,就等着被宣告不治。
讽刺的是,在《远见》同仁研究采访下,发觉这些议题个个都有明确的数据、精准的引爆日期警示着台湾,只是因为过热的政治使人盲目了。
举例而言,今年起,如无意外,台湾将沦为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负成长的「生不如死」国度,同时,RCEP签订后,台湾更确定成为「世贸孤儿」了;2021年起,核二厂的几个机组将陆续除役,台湾电力很可能出现断崖式的缺口,同一年,台湾也被预测为全球人才赤字最严重的国度(页112)。
很抱歉,媒体既为第四权,我们得在选后政治口水尚未消退前,当起「国王新衣」里的那个煞风景的孩子,向执政的大人们,道出真相。
1944年6月6日,二次大战盟军启动诺曼第登陆,解放了被德国占领的法国,也奠定了盟军的胜利基础,此即为众所周知的D-Day。令人玩味的是,后人反而对「D」字有许多衍生性的解读,一如指定 (Designated)、决断(Decision)、毁灭(Doom)甚至是死亡(Death)等,殊不知,它单纯只是「Day」的字首罢了。
但此时此刻,好适合用在台湾!到底《远见》所点出的经济、人才、能源、人口以及观光的五大D-Day,对小英总统只是Day?还是足以让执政团队正视,指定、决断政策,最终化危机为转机的D呢?但千千万万别再坐视不理,让「亡国感」成为真实。